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单位:大川头学校 主持人:辛乐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阐述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沟通人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人与人的心灵,还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思维,启发人的心智。同时,阅读也能充分调动眼、耳、口、脑,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并且融情及物,陶冶情操。“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从小养成热爱书籍的好习惯。在本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阅读指导课有目的、有指向地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兴趣。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把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1.分年段开展研究: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阅读。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三、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一~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探索阅读方法。内容与学生语言积累的内在联系,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
4、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性。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
(二)研究措施
(一)营造了一个书香校园环境。
1、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建设,并定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
2、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3、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每天早中晚“三读”。
4、鼓励学生积极向新少年投稿或参与“书香满园”论坛。
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在“每日值周总结”中设置了“书香心语”、“读书时间”等栏目,及时将班级和“读书明星”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通过广播展示出来。
(2)发动各班的小记者报道各班的读书新闻,举行读书新闻发布会等。
(3)将各类读书成果制成展板在学生面前登台亮相,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
(二)营造了一个书香班级环境。
1、各实验班根据课题方案和本班实际制订了具体实施细则。
2、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将图书交流。
3、利用黑板报开辟“班级书香”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读书成果、交流思想的舞台。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三)营造了一个书香家庭环境。
1、用心引导家庭文化,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
2、通过编印相关教材、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
3、在学校举办“读书节”的时候开展了“百名家长看学校”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
4、倡议开展了以“书香家庭”为特色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活动。
5、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
(四)读书活动四步骤:
1.设立了“四读”时间——多读
(1)晨间自由读。积极倡导学生一、三、五晨间自由地诵读经典,畅谈读书感受。
(2)课堂指导读。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可带入图书馆,也可在班里)。积极倡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
(3)午间休闲读。倡导学生午间休闲时,自由读书,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
(4)睡前放松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倡导三个“共读”——爱读。(1)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
(2)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师都要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各科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
(3)亲子共读。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
3、落实课前诵读——会读。
课前五分钟由值日小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周五队日课坚持开展“谈天说地十分钟”(名言警句、妙词佳句、做广告、学推销、说影视、谈时事、聊趣闻等)。
4、组织读书活动——乐读。
组织读书活动,让师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品尝到读书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这也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开展了以下读书活动:
(1)“五个一”工程
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天背诵一个成语(或一条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每周背诵一首诗歌。每周讲一个故事或读一篇美文给同伴或家长听、每月读一本书。
(2)“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节
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诗王争霸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成语擂台赛、词语接龙赛、歇后语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素材积累展评、讲故事比赛、编演剧本、亲子读书会、新闻发布会、百科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我心中的好书”手抄报比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及“我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征集展示活动、“我与好书交朋友”现场绘画赛、自制书签展示活动。
五、研究成果
一年来,全镇阅读指导公开课4节,参加优质课竞赛1节,在市级以上刊物中发表相关论文1篇,非正式发表论文2篇(主要是网上论文交流和教研活动交流),为我校做相关讲座2次,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富于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扎实、开放的指导方法,是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在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班的孩子们参与面达到了85%以上,获奖面达到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班的人数,而选派参加各类语文竞赛活动的学生更是80%来自我班,我班的孩子们屡获佳绩,阅读热情高涨。
六、研究反思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困惑,引起我的思考:
1、课题研究中对推进课外阅读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处理还不够明确,缺乏指导性。
2、学生的阅读方法单一,自主阅读能力较差。
3、要让学生会读、爱读,这还需要长期坚持。
4、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负担本来就较重,很多教师都是包班上课,完成课题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转变观念,真正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确》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教会孩子们正确地阅读方法。利用好早读、上课读的时间,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书籍。利用班会、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班级设置“图书角”,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创设环境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七、辛乐 男 1986年12 月 小学高级 从教8年 小学班主任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是学生更有信心地走入课堂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即:(1)、如果预习得法,课堂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课......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开端......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键连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南部县铁佛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海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
上课坐不住: 开学一个月:方法:借助儿歌强化纪律,上课铃响后能做好。用对口令的形式强化课堂纪律,表扬坐的好的孩子,树立榜样。老师用动作来引导孩子。学期末:目标:学生在上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