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主张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汉字。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不陌生,但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容易冲淡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果复现次数不够的话,识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本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搜集图像资料:马路边小树“穿衣”的画面。
(3)自制爷爷给小树穿衣、小树为爷爷撑伞的课件。
2.学生准备:
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读板块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穿着衣服的小树吗?
(预设谈话范围:在哪里见过?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播放收集到的小树“穿衣”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
4.认识生字:爷。(指导学生识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这些经验,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导入到课文的阅读,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板块
1.识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把已经认识的字擦掉。
2.检查识字情况,师生交流。
(1)出示第一个自然段,请学生认读,重点指导生字“棵”的读音。
(2)出示第二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到、给、穿、暖、冷”的读音。
(3)出示第三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开、伞、热”的读音。
3.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件出示生词:
爷爷 一棵 到了 给小树穿上暖和 不冷 撑开 小伞 不热
(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4.巩固识字。
(1)找一找:请你到生字表中找一找,下面的偏旁藏在哪些生字中?
利用课件出示几个新偏旁:灬冫亻 人 刂 父
(2)配一配:出示几个偏旁和部件,看看哪些偏旁和部件能够组成新字。
(偏旁、部件略)
(3)猜一猜:看图猜字。
“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
“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
“伞”(画一把带把的花雨伞。)
【设计意图:听读识字法是一种以无意记忆为主的识字方法,力求学生与生字的反复多次见面,来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本教学板块的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结合,以此促进识记效果。】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互相评价。
(2)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开展朗读比赛。教师相机指导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板块
(一)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
3.全体交流提出的问题,梳理学生的提问。
预设学生问题:
(1)“暖和的衣裳”是什么?
(2)“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3)爷爷为什么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二)再读课文,引导探究。
4.感情朗读第二、三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
(1)理解“暖和”:在你的生活周围,什么是暖和的呢?(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调动生活体验,丰富学生感受。)
(2)课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什么呢?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面内容,体悟“绿色的小伞”。
(三)再次想象,丰富体验。
1.出示课件一:
(1)观察爷爷在做什么?想象爷爷和“我”在谈论些什么呢?
(2)小组内交流,爷爷和“我”对话的内容。
(3)理解“爷爷为什么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引导学生体悟到爷爷对小树的关心和疼爱。
2.出示课件二:
(1)观察小树在做什么?想象小树可能会对爷爷说什么?
(2)班级交流,小树和爷爷对话的内容。
(3)教师小结:因为爷爷爱护小树,所以小树回报给爷爷一份阴凉,我们从小就要爱护树木,保护好大自然。我们爱大自然,大自然也同样会爱我们。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以此为问题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是本课精读部分的设计主线;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以再次想象为基本策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设问、交流的起点,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拓展板块
1.课件出示两幅插图。
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请选择一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练习说一说。
2.给学生戴上头饰,自己找伙伴演一演,一个做爷爷,一个做小树。
3.分组进行表演。
4.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把小树和爷爷的语言说得丰富一些。
5.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交际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动作得体。
【设计意图:依据画面,再次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的表演活动,把文本内涵又拓展到一个新的层面,即在交往中运用语言的实践。学生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人物去思去想,在交往实践中练习用活化的语言去应对,对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书写板块
(一)识记字形。
1.大屏幕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4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4个生字。)请大家看一看,这些字我们怎样记住它。
2.小组内自主记字,研究记字的方法。
3.方法引路,总结记字的经验。如:结构记字法、谜语记字法等。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独体字:不、开、四、五。
(1)指导学生读帖,看清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示生字的笔顺,把每个生字描写一遍。
(3)重点指导写好“ ”。
(4)独立仿写一遍。
(5)自评:给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或笔画画上一张小笑脸。
2.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评。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四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前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各自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自己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附: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冬天
暖和的衣裳(不冷)爷爷
小树
夏天
绿色的小伞(不热)
第2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标 :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 5 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教学重、难点 :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4、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五课《爷爷和小树》,谁能借助拼音宝宝试着来读读课题。(指名读)
2、读好轻声。A你听,他读的时候这两个字一样吗?(不一样,前一个有声调,后一个是轻声)(你真会听!)
B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没加音调的我们应该读轻声,跟老师读。
3、除了“爷爷”要读轻声,还有谁也要读轻声啊?那你知道我们应该叫谁爷爷吗?
7、是啊,爸爸的爸爸是爷爷,难怪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部首“父字头”。好,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注意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爷爷和小树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并把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谁来告诉我们。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______给_____________.。
三、学习生字:
1、刚才,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圈出生字读一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会读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小老师一定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出示生词;
2、那老师现在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来读。
3、如果没有这些词语的帮助,你还认识这些字吗?谁来认一认?
4、指名读。(尽量给后进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5、他会认了,其他小朋友也会吗?赶紧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告诉他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的?
6、刚才老师发现大家都采用了自己的方法记下了这些生字,你们可真有办法!
四、学习课文
看来大家已经认识这些生字了,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吧!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有几句话组成的?是啊,一个句号代表一句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他叫自然段。像这样开头空两个,我们就称他为自然段,那你数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3个 学习第一段
1、谁能试着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小朋友们,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那谁能用“我家门口有——”说一句话? 好,请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这一自然段。学习第二段
2、小朋友们,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呼呼的北风猛烈的吹着小树,大家想一想,小树会感到怎样呢?
3、那爷爷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不仅可以看文字,还可以结合旁边的图画,谁来说一说?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大家仔细的看图,你看到老爷爷在干什么?(知道读音:暖和,多音字,读轻声。)
4、是啊,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给小树围上了稻草。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暖和的衣裳是什么了吗?谁来说?(对,就是稻草)他有什么用啊?
5、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后,你猜猜它感觉怎么样?他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
6、是啊,好温暖,好舒服啊!孩子们,你们除了知道暖和的衣裳,你还知道暖 2 和的什么?
暖和的-------------(是啊,被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暖和)
7、小朋友们,爷爷这么关心小树,小树的心里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爷爷的关心,读出小树的高兴。
8、指生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
9、点评 10指生读。3个 学习第三段
1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巩固生字
我们马上要和生字说再见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个生字,还记得吗?谁来叫叫他们的名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二、品读第三段
1、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2、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样回报爷爷的呢?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3、听着你们读课文,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小树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小伞”呢?谁愿帮帮我?
师:哦,通过这俩位同学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原来小树长着又多又绿的叶子,而且小树散开的树冠和笔直的树干看起来样子像绿色的小伞。所以才说小树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小伞”,我明白了,谢谢你。希望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以后有了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4、孩子们,想一想,除了绿色的小伞,你还知道绿色的什么?绿色的-----------------------
5、炎热的夏天,爷爷在这绿色的小伞下乘凉,心情怎么样?爷爷会说什么呢?
6、是啊,小树为我们带来了方便,我们应该感谢他,那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心情自己美美地读读第三自然段吧。(自由朗读)指生读
三、回归全文,拓展口语:
冬天,爷爷给小树(),所以小树不()了。夏天,小树给爷爷(),爷爷不()了。那春天小树发芽了,爷爷会怎么做呢?秋天,小树结果子了,小树会给爷爷带来什么呢?
四、认真观察,书写指导
这课,我们不仅要认识10个字,还要会写四个字。“不”有几画?注意撇和点要对称,竖是垂露竖。拿出小手,跟着老师来写一写。观察,提醒注意点。学生练写。点评。
七、总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说到不如做到,现在开始,大家就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小树,好吗? 下课。
板书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第3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丁霞)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
第4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徐淑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立刀旁、两点水、四点底、人字头四个偏旁。2.能读通课文,读懂读好课文第1~2自然段。3.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爱护它们。【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读懂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看图谈话揭题。
出示爷爷图,问:他是谁?和爷爷打声招呼,板书:爷爷,读读“爷爷”这个词;出示小树图,问:他又是谁?和小树也打声招呼,板书:小树,板书:和。
2.读课题。
3.质疑:爷爷是老人,小树是一种植物,把他们放在一起,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学课文,问:碰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2.检查自学:
⑴说说课文大意:小朋友会读这个故事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同桌说说故事大意)
⑵自由
第5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各字。认识笔画竖弯和父字头、立刀旁、两点水、四店底4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4各字。认识笔画竖弯和父字头、立刀旁、两点水、四店底4个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课前准备:小树生字卡片、多媒体、小黑版。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黑板上画一棵小树,师:你喜欢他们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浇水、施肥、除草…..)。
师:小朋友们真有爱心,这节课我们继续
第6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德外小学
张晓翠
【设计意图】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不陌生,但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容易冲淡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果复现次数不够的话,识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本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从而达到识字目的。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三维目标:
一点设计:以“爷爷”和“小树”为线索,创设情境,渗透字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合作识字。
一线设计:
用关键词“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做提示,贯通从冬天到夏天整个流程,揭示出人与树的关系,显示
第7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5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执教者:
赖店前埔小学
茅雪红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笔画“竖弯”和4个偏旁“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不、开”两个字。认识4个偏旁“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
第8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课文简短,内容通俗,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切实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确地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结合朗读,让学生受到爷爷爱护小树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
(2)认识笔画“竖弯”和“冫”、“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