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4 08:13: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现代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第2篇: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堵”和“疏”的选择

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限定在一个相对教科书的范围内,那么,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化,面向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碰不到,或者老师无法教育的问题,如沉迷网络、青春期叛逆现象等,这些,需要家长去指导和帮助孩子寻找一种正确的解题途径。

作为一名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非常迫切想去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对待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我想谈的是“堵”和“疏”的选择,也就是解决方法的选择。

以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为例。鲧治水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其子禹治水,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堵不如疏。但我认为,时过境迁了,有些问题、有些事物,“疏”是主导,“堵”也是必须的,就像我们现在大量地建造水利工程、江河大坝,讲究的是“堵”和“疏”的结合。

以沉迷网络这个家庭教育问题为例,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性太强,他们有特着有的好奇心和适应力,一味地阻止和封堵不现实,而一味地开放和疏通也不行。所以说,有些方面一定要“堵”,有些方面一定要“疏”。

“堵”:一是要坚决控制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二是坚决抵制他去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而反过来“疏”,就是要有计划、有限制、有目的性地引导他去接触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

孩子可以上网,但要严格约束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不能无限制地让他把时间花在网络上。平常还好一点,在寒暑假时段,我们自己也放松了,导致他无限制的去接触网络,很容易造成沉迷网络,没有节制,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在平时,特别是在寒暑假,对于孩子的上网时间和次数要规定好,每天给他明确目标,并做到检查和督促,逐步养成他适度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严格监督孩子不去接触不良、不健康网络,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和苗子,要严厉指出和限制,要告诉他这种网络活动的危害性,要引导他去接触有益教育和成长的网络。这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己要适应时代,多接触网络,多了解信息发展,多掌握一些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一种正确对待网络的良好习惯。

“堵”和“疏”的选择,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以便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阻止孩子的不良习性,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学习生涯的重要一环,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茁壮成长的一缕阳光。

第3篇:解决部分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解决部分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解决部分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1、家庭教育应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意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着眼于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孩子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美丽的心灵、聪慧的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我国现今的家庭教育境况,是越来越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业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如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优秀结晶。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子女存在太多太多的困惑,大家都普遍感觉到了家庭教育问题是个极现实的问题,是个极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与关切。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们在居家生活当中,对其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会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期望,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接受这种来自家长的教育与影响后,又会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反作用于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现代家庭教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家庭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