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李健彪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而现今,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山区,社会、家长的认识更是简单、片面。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都要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科技和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推进教育的发展,全社会都要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家长自身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家长们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正确的人才观
在农村里,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现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自己辛辛苦苦供子女就学,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少读几年,回家早娶妻生子,建房盖屋;社会上那些开好车、住高楼的大款读不好书的大有人在。就是找到工作了,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在社会上做个小生意、打工的收入„„ 有了这样的看法,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在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只要尽尽自己的责任,读上几年就可以了。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没有全面的认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确实成就了一批有胆略、有眼光的人把握住机会先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体制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健全,一个人如果没有以整体的高素质为要求基础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跳出“农门”,不应该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衣食无忧。而是应该着眼于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才可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取得成功,立足于这个社会。
二、适龄入学
每年新学年开学,总有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低龄孩子提前送进幼儿园或小学。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盼望子女早日成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往往是弊多利少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农村里还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家耽误了干活,送到学校老师带着;更有一些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三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读小学比上幼儿园、学前班划算,要求孩子提前入学,大不了以后留级„„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他自己的心理年龄和智力年龄的。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也
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让他早点上学也无妨。不排除一些孩子很聪明,智力是超群的。那还要看你是如何看待他的智力的,难道会背几首唐诗、会算几道算术、会认几百个、甚至几千个汉字,就算是智力发展很好了吗?即使他的智力发展很好,那么能力呢?人际交往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他人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等在周围的孩子都比他大的环境中,低龄孩子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吗?我们经常在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可偏偏在做着揠苗助长的事。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管管孩子的日常生活用品就行了。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生活情况。在工作之中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不认识自己孩子的老师;甚至有的说不出自己孩子的书名„„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在学校里的教育,也不单单是学好知识就可以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考试考了几分,在学校有没有违反纪律,更要关心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通过全社会的能力能够做到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眼中合格的好父母。
1、要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里父母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他犯错误时,父母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他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他。他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2、能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只要孩子做得好,要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
3、能做到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父母不单单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不要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给孩子各式的玩具,也要常常给孩子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要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孩子喝斥嘲讽;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父母爱他,但绝不袒护他。使孩子能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在生活中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强者。
4、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既要重视和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智力开发”、“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和关心孩子“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指爱心、毅力、耐力、勇气、胆量等)、“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关心父母、家人、朋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进行一些文明礼貌知识教育,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成果才是最甜蜜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失败中成长成熟。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安全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
5、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做好学校的各项要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要经常了解孩子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引导。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这些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并给予科学的引导,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会为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对家庭的幸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农村家庭教育问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
家庭教育问题:“堵”和“疏”的选择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限定在一个相对教科书的范围内,那么,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化,面向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碰不到,或者老师无......
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都市农业研究系列丛书作者张锦华,吴方卫 著出 版 社上海财经大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条评论周林,青永红 等著/ 2007-04-01/ 四川教育出版社《......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