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9 08:01: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刘老师在引入时,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利用老师自己的身高情况这一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新授部分,刘老师选取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的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知道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原数会扩大到它的10倍,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注重结论的获得,让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体现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利用了“学生差异“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逐步深入地归纳总结规律,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时用0补足是本节课的难点。刘老师让学生用卡片移动,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操作,发现倍数不够时,引发大家思考:该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具体,深刻体会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通过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还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眼光。小数点移动时倍数不够时怎么办,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流动、交流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1、老师对学生似乎不够信任,讲得有点过多,学生体验的时间和自己探索的时间可适当放长一些。

2、对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没有及时总结出来。这个也应该做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

第2篇:小数点移动练习课 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评课稿

马屿镇曹村小学

孙东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听到了四节精彩的数学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就来讲讲第一节黄蓓蕾老师的《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课。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上公开课,你会选择什么课型?我想,大多数的老师,可能会把练习课放在最后一位吧。练习课一直以来总是给人以单调、形式单

一、枯燥、乏味之感而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而今天黄老师选择一堂练习课作为公开课,对此我非常钦佩她的勇气。

黄老师的课,语言亲切又有激情,教态自然亲和,整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练习有层次。黄老师犹如这小数点的跳动一般,在各环节的引领调控之下,整节课都牵动着所有学生的心、听课老师的心,使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非常活跃。

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非常清晰。黄老师先是在课件中出示计数器中拨了一颗珠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几,紧接着出现小数点,再让学生说说它是几。我们都知道,小数的大小变化与小数点位置息息相关,小数点的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教学重点,黄老师并没有用抽象的数字进行讲解,而是在课件中用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小数点向左跳动,向右跳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演示之后,黄老师适时提问与追问:“现在是多少?现在这个1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移动了几位?它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进而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小数的扩大和缩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生动又有趣,易于学生接受数学,感受数学,黄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复习,提高了不少。

2、时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练习课并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若是让学生一味地埋头苦作,气氛沉闷,这样的练习课老师也上得如同嚼蜡。从课始的计数器引入,到练习环节,黄老师时刻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促进上课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黄老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学生请到讲台前,让他以“小老师”的身份,谈谈1.23÷1000小数点的移动方法。在这样师生相互平等、学生相互亲近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渴求参与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轻松地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

同时,黄老师在对比练习一之后,没有继续进行对比练习二,而是穿插了两则趣闻,这两则趣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跳跃起来,又让小数点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读了趣闻,学生们纷纷发出感叹,引来一片笑声,随后黄老师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再次对小数点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你有什么办法能让21.4和214,10.70和1070这两组数画上等号吗” 又比如在对比练习三中,黄老师身体力行,用走路来演示小数点左右移动的抵消法,生动活泼有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主体意识,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黄老师在练习的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事先收集了学生错例,不断引导学生在错误和对比中反思,“可能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这题为什么第2个错的比较多”。“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在学生进行反思之后,紧接着黄老师提出“怎样保证不移错小数点,你有什么小窍门吗?”“逆运算怎么做?”“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及时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再进行梳理总结:“这么多的错误给了我们思考的平台。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错误,相信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将少走很多的弯路”通过有效地反思,课堂教学鲜活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了。黄老师的课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不过在两则趣闻之后名数之间的转化出现了一个错误,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说1070平方米=10.70平方分米。我想教师是不是对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一下板书,这样看得清楚明了,就不那么容易犯错。另外,个人感觉,此课已经是新知学习之后的练习课,对学生的要求应高于新授课,注重基础练习的同时,还应照顾到中等及以上学生,可以设计一两道稍微有难度的更具开放性的综合练习,从而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消化好。

以上就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3篇:《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刘老师在引入时,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利用老师自己的身高情况这一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新授部分,刘老师选取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的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知道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原数会扩大到它的.10倍,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注重结论的获得,让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体现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利用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1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四年数学下册《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四年数学下册《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二、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四年级下册《小数点》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评课稿

篇一:小数点搬家评课稿

在坐的各位,大家下午好!受叶校长的委托我就梁老师在上周星期三上的《小数点搬家》这节课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吧!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首先感谢梁老师给我们献上了一节这么精彩的课。我觉得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抓住了教学重难点,效果是好的。全课通过提供快餐价格的变化,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观察、想象、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利用“小数点是怎样搬家的?小数点搬家后,快餐的价钱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梁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