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4 08:0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准备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

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1、教学例5。

(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

③怎样列式?请大家试着将算式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3)讨论:

①算式 “10+3”和“3+10”都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4)列式:

①根据桌上小棒试着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②怎样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a〕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师说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5)练习(出示课件内容): 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完成课本78页“做一做”中的第一、三题。

师生总结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减法

10 + 3 =13 13 - 3 =13

3 + 10 =13 13 - 10 =3

11 + 2 =13 13 - 2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札记:

第2篇: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学生能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知道加减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

(1)利用数的组成帮助学生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加减法算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材分析: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学习凑十法计算和用加法计算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做准备,实现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教材通过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3+10、13-3、13-10,这样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是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例5通过计数器计算11+2和13-2这样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与此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教学加法和减法的个部分的名称,是让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因此,从例4、例5到“做一做”,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实物、计数器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节口算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有一定的口算基础。

教材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复习旧知到探究新知,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10加几是十几等算理,然后通过拨一拨、摆一摆办法进一步来熟练,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慢慢抽象出计算过程,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得出得数打下基础,最后达到能熟练准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遵从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重视复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复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简单的口算及一图四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用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列出一图四式,一一说明各个算式的算法,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算法也有很多种。接着通过拨一拨,摆一摆等活动巩固算法。

3、重视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看图列式、摘苹果、排一排、思考题等练习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数学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并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定位于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其目标定位与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

2、关注于操作的过程。在教学时,课先复习11~20各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行计算。

3、了解加减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在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这些专有名称有一个初步了解即可,不必要求识记。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使用这些术语,让学生在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渐渐熟悉,逐步掌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激发兴趣

1、复习数数。

师:数字宝宝想知道小朋友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谁能从0数到20就有机会夺得今天的冠军哟,小朋友们愿意试一试吗?一起数。(学生齐数0-20)

2、复习数的组成。

师:数的真熟练,可数字宝宝还不服气,它们说,数数不稀奇,如果你们能说出数的组成,那才厉害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师说数,生口头回答)

如:师:13。

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分别说出13、19、20、17、15的组成)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为新课的设计理念做铺垫。)

3、复习口算。

师:像图中一样,男生出题考考女生。(请一名男生读题,请一名女生答题)

4+4= 7+2= 10-2= 9-6= 4+3=

4、复习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由10以内的“一图四式” 引入20以内的“一图四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

1、摆小棒

(1)10加几。

师:聪聪在摆小棒时遇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他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帮助聪聪,先摆1捆,再摆3根。

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进行板书:10+3=

师:10+3表示什么意思?(把一捆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

师提问:你知道10+3等于多少吗?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10=13

师:那3+10表示什么意思?(把3根小棒和一捆小棒合起来)

师:3+1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3个一和1个十还是组成13,所以3加10等于13.

生2:相加的数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2)10加几相应的减法。

师:你能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3= 13-10=

师:你知道13-3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从13根小棒里面拿走3根)

师:13-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突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的想法。)

师:13-10表示什么意思?13-1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1: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1个十,还剩下3个一,所以等于3。

生2:因为13-3=10,所以想到13-10等于3。

师:算法有多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总有新发现。

2、拨计数器。

师:你能将这几个算式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3、小结。

师:对比这几道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里面都有10。)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我们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法,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例5。

1、拨珠列式。

师拿出计数器,先拨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2=

师:11+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1。)

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2=

师:13-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里面去掉2个一,还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2、介绍个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生:左边的都是加法算式,右边的都是减法算式。

师:说的真棒,我们先一起来看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法算式都有几个成员,数学家给他们都起了名字呢,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师边介绍边板书)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请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中知道加法个部分的名称。)

师:减法算式里的内个成员也有自己的名字,谁来试一试给他们取个名字?

请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把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师边介绍边板书)

(设计意图:起名字的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拥有空间去创造。)

师: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谁能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介绍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渗透统一思想,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知识运用

师:今天,加法和减法家庭的成员们要向我们小朋友发出挑战邀请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练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看图列式。

师:谁愿意说说图意?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请同学回答,并鼓励,给小组加分。)

(二)摘苹果。

1、

师:谁看明白了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2、

师:谁能看明白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设计意图:摘苹果这一练习调动了课堂气氛,首先让孩子们先看懂题意,然后再摘苹果,学生兴趣浓,又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

(三)按顺序排一排。

师:你能把下面的 放在合适的位置吗?

(出示PPT题目)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加减符号。

生2:我想要提醒大家在算式下面画一条线,算出结果。

生3: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下面的大于符号,把结果最大的算式排在第一空。

(设计意图:在这个练习中,让学生在提醒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能够看题以后先想好要注意什么,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四)思考题:猜一猜

出示PPT:思考题:猜一猜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看懂题目意思?(请同学说一说)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是具有拓展延伸的练习,学生可以尽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使一堂课活跃起来。)

四、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再这节课都有收获,你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第3篇:《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本节课,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本节课,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再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带有“残缺美”的灵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准备的再好,一堂课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总有很多的优缺点。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1个十和3个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10和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导学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导学案

班级:一年级备课人:杨芳丽时间:2011.11.

学(xué)习(xí)目(mù)标(biāo):1、我(wǒ)会算10加几的加法。

2、我(wǒ)会算十几减几的减法和十几减十的减法。

学(xué)习(xí)过(guò)程(chéng):

一(yī)、创(chuàng)设(shè)情(qíng)境(jìng),导(dǎo)入(rù)新(xīn)课(kè)。

二(èr)、自(zì)研(yán)自(zì)探(tàn)

1、我(wǒ)能(néng)看懂82页的图意。

2、我能根据图意摆小棒。

2、我(wǒ)还能写出其它的三道算式。

三(sān)、合作(hézuò)学习(xuéxí),探索(tànsuǒ)交流(jiāoliú)。

1.解决自研自探中的疑难问题。

2、我能从四道算式中找出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推出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 + 9 = 2 + 6 = 2 + 7 = 2 + 4 = 45=

2、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二、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教学例4)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果园里摘水果,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快看又看到了什么?你们想提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