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课后练习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1 08:10: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测试卷

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拉余同饮。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是日更定()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自我表白()

综合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酒逢知己干杯少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④君向潇湘我向秦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卫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二.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亨达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请你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第2篇:《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课文导读】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

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 hànɡdànɡ( )( ) 拏( )一小舟 草芥( )

cuì衣( ) 铺zhān( ) 长堤( ) 更( )定 强( )饮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 (2)雾凇沆砀

(3)与余舟一芥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舟子喃喃曰 (6)是日更定

(7)余挐一小船 (8)是金陵人,客此

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宗子,号 , (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

(3)是日更正, ,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 ”,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而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哦,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6)在文学花园里描写雪景的诗句也不少,如“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雪,表现雪的大和猛,可谓妙矣;“

”(刘义庆《咏雪》)谢道韫生动形象地描摹雪花漫舞之轻盈状。“ ,

”(柳宗元《江雪》)中“绝”、“灭”二字画出天寒地冻,人迹绝迹的雪景。“

,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用夸张手法展现了壮阔雪景。而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是“ ,上下一白。”

4. 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二、精段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其中包含着

的深情。

6. 辨析下列一词多义。

(1) 是日更定( ) (2)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 惟长堤一痕( ) (4)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上下一白( ) 雕栏相望焉( )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8.“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0.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11.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意?请写出的体验。

第3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课后练习题

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

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湖心亭看雪》的课后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心亭看雪》的课后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