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让教学反思回归本真状态
让教学反思回归本真状态
让教学反思回归本真状态
最近几年,“反思”一词在教学领域频繁出现。教学反思是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考虑对象,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行为以和由此发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学反思变了形、走了调。反思脱离了行动,成了不着边沿的语言漫游,于己不利,于事无补,于学无益。因此,让教学反思回归本真状态,才真正有利于教学 。
有效教学反思可以协助教师从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学设计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发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达到了什么结果。这种追问习惯的养成,可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的放矢的反思
1、总结胜利之处
写下特色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入,自然的过度和衔接,另人回味的结尾。把这些积累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运用。教学过程中表示出来的独特风格,给人的感受是独特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
2、收获意外
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和针对某一问题的巧妙做法。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同学思维火花的捕获。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逐渐的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3展示精彩
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的环节,记下教学双方的各自闪光点。精彩的教学片段依和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记下这些有利于今后在备课讲课中继续发扬。
4、找寻遗憾与缺乏
教学自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完美无缺的课是不存在的.。尽管我们花费了心血,进行了努力,缺陷与缺乏仍然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发现它、认识它、改变它。我们的教学能力就是在弥补缺陷与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不时提高的。
二、言之有据的反思
首先,以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规范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 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其次,以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课堂教学是不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布置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是否到位?同学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然后,本着“育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理论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同学的发展,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同学的任知水平,同学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第2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今天有幸聆听了卢雷老师的一节课《花脸》,激发了我若干思绪。卢老师的这节课就像这篇课文的叙述一样条理清晰,眉目清楚,可谓“洗净铅华呈素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简简单单”教语文,引领着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让我感受到了最质朴亦最本真的语文教学。
1.以学定教,教学目的清晰明确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卢老师的这节课真正做到的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把学生的发展目标作为教的方向,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起点,以学定教,目的明确。
2.不吝板书,形象诠释阅读策略
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是阅读。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卢老师在这节课中,扎扎实实引领着学生学习文章怎样由“概括”到“具体”,阅读时怎样“撮词带面”。卢老师不厌其烦,在黑板上板书下一个又一个关键词,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结构,诠释文章的写法,彰显阅读的策略。老师的板书,其实就是一根拐杖,它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一节课的目标。语文课学什么?这节课学什么?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促悟,紧扣文本启发诱导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卢老师的这节课,没有标新立异的花样,但处处紧扣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编者意图为主线,设计教学策略,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诱导着学生渐入佳境,逐步实现教者预设的目标。
卢老师的这节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美的课件,他关注的是学生会读会说、敢想敢说的语文学习品质。他用自己的大气、睿智熏陶着学生,用自己饱满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让学生脑子转起来,小手动起来,嘴巴说起来,神采飞扬起来。
学语文,用语文,卢老师用一颗炽热的真心不露痕迹地滋润着、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然,反观时下的语文课堂,愈来愈凌空蹈虚,华而不实,云里雾
里,让人不禁迷惑:语文教学究竟是干啥的?语文课堂是最大化地展示教师自我,还是最大化地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判断: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据此,我们再回顾雷老师的这节课,是多么质朴自然,又是多么扎实有效。这才是最本真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把某些已被丢弃的语文课堂的常识捡回来,重新审视一下当下愈走愈远的语文教育吧。
第3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一篇篇精选出来的文章,它们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开掘的宝藏,它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你如何解读,你都不能脱离文本,因为“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因此,只有首先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时下,课堂上有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又是唱又是跳;一堂课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所讨论的问题大都游离于文本之外,没有了语文的影子;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无论精彩与否,下面都是掌声一遍。课堂形式非常丰富,但究其内涵却十分苍白。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
第4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谈谈《海燕》的教学设计
曾经多次聆听过不同语文老师上高尔基的《海燕》这首散文诗的公开课。有的老师用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导入课堂学习,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有的老师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导入课堂学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的老师还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导入课堂学习,给人一种叹为观止的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谓异彩纷呈。有的语文老师层层设问、一问到底,犹如在审讯犯人;有的语文老师层层剖析、剥茧抽丝,好像在庖丁解牛;还的语文老师逐句赏析、逐段品读,酷似在文学欣赏。至于课堂气氛,有课堂的书声朗朗,有的课堂死气沉沉,有的课堂交头接耳,举不胜举。
鉴于以上的这些经验教训,经过大家自己独立思考,大家对高尔基的《海燕》一文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下面,谈谈大家的教学设计所依据的理念和设计初衷。根据
第5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为改变传统课程“门类过多,壁垒森严,单打独斗”的局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学科界限”的建议,要求教学“加强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是,有的语文教师错误地实施“综合性教学”,不注重语文学习的效度,学科知识无节制地渗透、辐射,把语文上成了常识课、社会课、班队会,有的甚至像联欢会,唯独不像语文课。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多学科的渗透,并不等于要丢失语文学科的本性,改变语文的本质。如何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1+1>2”的效果呢?
1、抓好基于语文学科外部的整合,设计并组织好专题性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合理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撷取教学的资源,使之成为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组成部分。
第6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师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开始有意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密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创设大的语文环境,这些都体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由于个别老师对“课标”解读的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却不注重实效,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
比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重要的是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比的写法和我的情感变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等写法的运用。课有的教师却用大量时间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把学生感动
第7篇: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本真;母语;生活;天
性;真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102―01
笔者曾在全国小语会甘肃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到了久违的声音――在尝试新教法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好的讲授方法,在放手给学生空间的同时,要先交给他们有效的方法,教育又一次呼唤回归自然。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识字写字这个基础,要踏踏实实地抓好基础的东西,再谈创新。这无疑在传递一个信息,教育最终还要回归自然态、原生态。而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要回归母语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其本质要求回归母语本身。学生用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领悟母语的过程,而语文教学的教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
第8篇:让课堂回归本真
让课堂回归本真
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新课标要求融合,让学生的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传统教学 新课标 本真
5月14日,湖北省“课内比教学”的最后一站,小学语文观摩赛在十堰举行,四十分钟内,华丽的课程,授课老师的风采,学生的敏锐,都尽现在听课老师的眼下,让人不得不狠狠感叹,最美好的表演也不过如此吧。
但对于一个细节很是敏感,一位授课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字词课时,因操作不熟练,无法放映,字词课就此罢休。由此而来的小紧张也让老师发挥不佳。多媒体教学一直以来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也应看清有时它会束缚老师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