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回归本真_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40: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蒋步翔

[提要]:本真的语文的教学就是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现实课堂中,虚浮,吵闹,杂乱,琐碎,偏离等现象时时可见,因此,彰显语文课平淡,简单,扎实,轻松的本真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语文课 本真

语文本真,其实就是“本来面目的语文”、“真实的语文”。“本真”,使我们自然想起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那么,语文的本真乃语文本身的境界。语文本身的境界就是从语言文字审视美,在语言文字中享受美审视美,用语言文字构筑美!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语)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虚浮。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离开课本,远离文本,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二.吵闹。表面上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质疑的机会。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吵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取而代之的是故作姿态,故作矫情。很少看到那种会心的笑,爽朗的笑,发自内心的笑。

三.杂乱。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只能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表现为: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有些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实际。这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有的只是老师才艺的展现。还有如举办记者招待会、电视访谈、实话实说等等形式,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不大。

四.琐碎。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随意性很大。由于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课文整体。

五.偏离。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有位教育家说过,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由于轻视知识,导致轻视讲解、轻视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比如说,面对文章整体要找一个切入点,当然要分析;在具体形象的描绘后,或在情感活动的熏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提炼、归纳,作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当然要分析;分析要适时,不宜处处分析,尽可能以读或其他个体的言语实践取代。

上述现象,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语文课本真的特点呢

1.平淡中留真意。即不花哨,“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但“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即润物细无声。平淡“也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即便公开课教师也要“心静如水”。

2.简单中有指导。即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3.扎实中见功底。即要注重母语的基础。辩词、品句、赏段、读篇,包括标点的学习,踏踏实实练好语文基本功。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在课堂的推进,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4.轻松中求顿悟。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言高论,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其次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本真即是要从语文教材或文字材料本身的语言入手,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品味,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培养语文的素养。为此,教师要处理好三个立足点

1.立足课堂本真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我们都想在课堂上玩点儿名堂(尤其是面对公开课),而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支玉恒老师言)。刻意于人文精神的挖掘,刻意于作者情感的体会,淡化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插入了CAI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果,语文课上成故事课、常识课、多媒体演示课、综合实践课……。

这样的“语文”,像个包罗万象的大口袋,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从而掩盖了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的“本色纯度”,使我们忘记了语文教学回家的路。

本真的语文课,应当是低耗高效地“用语文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那么,语文课也应该这样。语文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的同时,启发学生了解文本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文本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选用了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细细揣摩文字,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

2.立足文本本真

“徘徊之后,痛定思痛,还是觉得语文课就应当是本色的语文课。”(周一贯先生语)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本色教学在于文本阅读。语文课就应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的书声,看不到对精彩文字的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句段的分析见解。这样的语文不是真实的语文,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语文。

语文课堂少不了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思考玩味。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见难点就演示,语言文字成了直观动画,学生的想象也就被局限于课件的形象,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华而不实的。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录像课”。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质疑的机会,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的思维相撞击而才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时的执着和精到,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诗性的光芒,感受到语文教学因文字而催生的魅力。如《我与地坛》一文中,“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句中“焦灼”本是表现人的情态的词语,为何用来形容路呢?在字斟句酌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就不花哨,这样的语文课就很真实。3.立足师生本真

花有几样红。每个班的语文老师学识水平不同,人身经历不同,语文素养也不尽相同。另外,同样年龄,地域不同的学生,见识也不尽不同,知识能力也可能不同。自然,我们在语文教学预设和语文课堂的推进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不能相同。比如课堂朗读:或教师深情吟诵;或学生悄然默念;或教师引领,学生承接读;或学生分角色,师生分角色读……均视教师与学生当时的状态,只要是适合老师自己的,也适合你的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要用语文的耳朵去听声音,要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确,语文课堂就是要张扬语文本真意识,在老师营造的浓浓的语文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游弋在祖国语言文字广阔而美丽的海洋,深深领会中国汉语排列组合的美妙。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能坚守语文的本真,用自己的智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使语文课堂成为魅力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文、享受语文,与语言共舞、与语文共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美丽的心灵家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听赵丽月师的《画家和牧童》有感连江二附小 邱洁琛春暖花开的三月,一切都那么欣欣向荣。在这阳春三月里,连江县名优教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今天,......

让课堂回归本真

让课堂回归本真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新......

让科学课回归本真

让科学课回归本真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谭发礼推荐者: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张新元摘要:在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科学》中,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

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郑海军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起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的一种有益并且非常有效的形式,是一种具体的......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精选9篇)由网友“猫咪哥哥”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希望大家喜欢!篇1: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让语文课堂回归本......

下载让语文课回归本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课回归本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