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2课时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09 08:0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祝福》教案(2课时)

《祝福》教案(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4、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四、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虚伪反动

二、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三、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四、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五、作业

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六、教后札记

第2篇:课时教案 2

课时教案

课题:Maya角色动画的学习

周次: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角色基本运动的知识,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完成角色走、跑、走-跑-跳、砍树的动画制作。

教学重点:

1.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

2.角色的走、跑、跳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对走、跑、跳的相关细节的掌握课时数

教学过程:

1.学习人走路、跑步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了解运动的姿势以及时间的把握。

2.使用maya调人的走路动画,着重掌握脚、重心等的运动规律。

3.使用maya调人的跑步动画,着重掌握脚、重心等的运动规律。

4.将前面所学知识串联,进行“由走转跑再转跳跃”的动画学习。

5.学习角色砍树的动画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角色动画的相关知识。

6.个别指导过程

7.完成后提交作业

8.总结

作业布置:完成走路、跑步、跳跃的动画的练习

第3篇:兰亭集序2课时教案

兰亭集序2课时教案

兰亭集序2课时教案1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2课时大洋洲教案

大洋州采风(2课时)

一、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大洋洲音乐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色。

1、通过学唱和背唱《剪羊毛》,了解接受欧洲音乐影响之后的澳大利亚民歌的特点。并初步掌握二部合唱声部之间的协调、和谐。

2、通过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的欣赏,了解大洋洲原住民音乐特点,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理发师》曲目欣赏、跟唱、用竖笛吹奏,理解歌曲与演奏的不同特点,同时启发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处理来吹奏这首曲子。

二、教学准备:录音机、本单元相关曲目的录音带、介绍大洋洲概况的文字、地图、名胜图片、二声部歌曲《剪羊毛》的歌谱。

三、重点与难点

1《剪羊毛》重点:练习二声部合唱,初步掌握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和谐。

难点:由于平常较少接触二声部歌曲,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要鼓励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詹天佑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说詹天佑是谁(板书:杰出爱国),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的事让人难以忘怀,文中选取了哪几件事写的。4—6中具体描写。

二、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引入:请同学们看4—6自然段,边读边捕捉一些动人的场景,将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语句下面写写简短的感受。

2.好多同学都留下了读书的痕迹,指名说说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体会到什么。

3.交流

■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作为一个主持修筑铁路的领导,一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然而,詹天佑却是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入了这个工作中。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短文》教案2课时

《短文两篇》教案 《谈读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议论文的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 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 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photoshop教案 课时:2

课时:2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使学生掌握工具箱部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讲解+演示

教学内容:工具箱:描绘部分、画笔、历史画笔。教学重点:画笔、渐变

一、1、喷枪、铅笔和画笔工具:

示范操作:绘制夜空繁星,枫叶、草地

2、图案图章和仿制图章工具:它们都可以提供修复和复制的功能,并可通过对部分图像取样,然后用取样绘画。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去掉图上的痕迹和污点,以及删除背景。利用图案图章工具,可以创建重复的连续图案效果。仿制图章工具

按住ALT键 在有图像的图层上取样.可以应用在图片修复上,可以挪用完整的一纹理去修复被破坏的纹理。

3、修复画笔工具:

这2个工具其实和仿制图章工具是差不多的,只是 是它不用ALT取样,是用选区取样的。需要注意的是!此工具必须在同一个图层中使用

工具具有下图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操场上教案2课时

陶思浩中心校 石慧娟《操场上》教学设计说课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第四课《操场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描绘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设计理念】

本设计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祝福》教案2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祝福》教案2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