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_教师考试基础知识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8 12:55: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考试基础知识”。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

一. 单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4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5.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前一道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大致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泛化。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3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考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时间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45.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46.课程不是教学的权威。

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心去实施教。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服从。49.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2/3时间的活动。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71.新一轮课程改革嗦遵循的主导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构成。

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教育功能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学生观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评价观的转变。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标准,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知识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77.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正确的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9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养。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

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意义更大。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10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105.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07.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性。

126.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

127.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

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大教学论》。

135.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环境。

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地方。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时间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选择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应急。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

1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模象直观。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操作熟练。

194.出乎意料的夸张场景下嗦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必修课程。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条件。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直接感知、间接感知。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207.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210.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3228.主体性教学与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其特征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能力。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236.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了教育民主。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随练习次数而提高。238.在教学中,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体现了问题链教学。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说相支持。241.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242.素质成长记录袋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243.成就动机卢纶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50%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传道、授业、解惑。

5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队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遗传在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雅典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71.课外校外教育史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时期的教育特征。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雅典。

729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97.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遗传素质。29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市相互促进的关系。30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课程设计。

30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实施。302.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皮亚杰所提出的。3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30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305.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

30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讲授法。307.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德育目标。

30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师常规管理。30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3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1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法国的卢梭所著。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为终身教育。

31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

933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332.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

3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334.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3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3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60年代。338.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赞可夫。34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341.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创建于1960年。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科学技术。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4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34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347.中国古代“外铄轮”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

34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36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提法、受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3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教育能力。37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3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74.教师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37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

37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斯宾塞。37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课程类型。

37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读、写、算。

38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研究型课程。38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地方课程。38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

38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38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社会中心课程。38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课程目标。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38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38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大纲。

3成为教学组织形式。

4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个别教学。41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4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413.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成为德育目标。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成为德育过程的结构。417.构成思想品德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知。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419.活动和交往时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4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途径。

42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陶冶法。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锻炼法。42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道德认识。

42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班杜拉。

428.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42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544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形式训练迁移说。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50.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45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由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4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5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

45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4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操作技能。45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智力技能。

458.学习策略师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459.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46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元认知策略。

46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462.学习策略师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46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4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46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466.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748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48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48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48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48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类似。

48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的主导教学。

488.掌握学习理论人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

489.研究表明,学生作为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49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

49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迷失方向。

49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49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49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49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49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49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是具有个人的意义。

95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51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51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5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516.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517.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5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51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52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521.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5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523.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倦。

52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问题行为。

525.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也有问题行为。52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52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54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师手段——目的分析法。

54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来的。

54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54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会皮失败的倾向。54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54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55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人际沟通。551.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文饰。552.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得到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补偿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553.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六轮是知识分类学习论。554.“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加涅提出。

555.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556.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动作技能。

557.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则获利的学习属于表征学习。

558.婴幼儿在与承认的交往中,学习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概念学习。

559.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

357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57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活动中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58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58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子啊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58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58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

58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师五四制。

585.马克思主义认为,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8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58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58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58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59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591.在1951年提出的“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瓦·根舍因。

59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

560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11-15岁。

60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学记》首先提出的。6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6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巴班斯基提出的。6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史和谐教育思想。6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痒。

6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6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6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6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6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起导向作用。6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2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622.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623.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62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625.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62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6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62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6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64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64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青年期的重要特征。

64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4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时课程标准。6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

6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外部分组。

6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内容型策略。

6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654.“学会关心”是体谅模式所强调的。

6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6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6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成为迁移。

6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6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感知能力不成熟。

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幼

9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特点的要求。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告诉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67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的重视。

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除3等于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

1700.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70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70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70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活即教育。70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70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706.创新精神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店,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70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史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70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0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710.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711.建构主义理论中杉树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7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是迁移则是正迁移。

37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729.根据学习的定义,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属于学习的现象。

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动作技能的学习。

7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智慧技能的学习。

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建构主义学习论。

734.联结论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加涅。7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大致相对应。

737.安德森惹你完饿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7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π和X表示圆周率和圆周,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名称学习。

7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4个阶段构成。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5种主要特征。

7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构架法。

7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再认和回忆。7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5762.“灵感或顿悟”是创造思维。

763.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二. 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正确。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错误。师生关系是以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i,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正确。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显。——正确。

9.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0.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X 11.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728.教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29.“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X 30.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实现的指导思想。X 32.教师由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义务。(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这是权利不是义务,成为管理学生的权利)X 33.《教师法》也适用于在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34.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由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方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35.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学校各部门,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X(教师法第二十三条 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36.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37.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38.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9.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分师范学校不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X(非师范

教师公招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

四川成都_教师公招考试试题

四川成都教师公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

眉山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2013年眉山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80题,第1-第80题。试题分两大类,前50题是单项选择题,的30题是多项选择题。)1.“才高八斗”、“才富......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整理篇)

2010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整理一、单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基本心理规律 )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

下载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