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题J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化学教学论试题a”。
化学专业《 化学教学论 》(J)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C)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3、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新的综合的方法 4、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 C)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习题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B)(2003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A.0.9% 氯化钠溶液 B.0.9% 氯化铵溶液 C.1.25% 碳酸氢钠溶液 D.5% 葡萄糖溶液7、24g 硫和 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A.16.8L B.33.6L C.22.4L D.5.6L 8、在 PH = 1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2005 年全国高考题)(A.K+ Na+ SO42— S2O32— C.Na+ K+ HCO3— Cl—
B
B.NH4+ Mg2+ SO42— Cl— D.K+ Na+ AlO2— NO3—)
9、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今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B)(2003 年高考题 上海卷)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以下关于 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C)(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A.是 4 He 的同分异构体
B.比 4 He 多一个中子 C.是 4 He 的同位素
D.D.比 4 He 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化学教材分析包括知识内容分析、编排体系分析和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三方面分析。
13.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法、贵在得法。14.2003 颁布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 , 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你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简要展开。(1)有领导(2)间接性(3)明显受控性(4)化学学科特征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答: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简介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答:①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③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④必修课、选修课
19、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答: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20、请你举一中学化学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可通过甲烷的结构模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中的程序力。一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链路。
第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球的种类、颜色、大小,代表何种原子及球和棍的数量;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每两球的相邻关系,棍间构成角度,识别官能团;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官能团和原子数,确定该物质为甲烷。
四、设计题。(8 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 分钟之内)
答: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 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S 和 Cl2 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 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 Cl2 >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 Fe+S----
② Fe+ Cl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 KSCN 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 S 把铁氧化为 +2 价。
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 Cl 2 把铁氧化为 +3 价。
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 >S。
整合应用: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五、论述题。(12 分)
22、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
答: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期末作业考核《化学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用“√”表示,不正确的用“Ⅹ”表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1.化学课程就是指化学教科书。 ( Ⅹ ) 2.学生的心理、生......
化学教学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
以德为主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
化学教学论试卷一、选择题1.教育部在2001年6月 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2......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列。关于多媒体教学设计案列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此不再讨论。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