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节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1篇:幼儿节奏教学[优秀]
11.14音乐舞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非洲鼓,了解乐器击奏方法。
2、理解节奏型的概念,学会听辨节奏型,掌握基本节奏型。
3、理解“卡农”的概念,并通过《He is god》进行卡农(轮唱)。
教学用具:
非洲鼓、弹琴歌唱赞美你间奏,He is god镜面版视频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新的东西……(最后回顾规则)新课学习:
1、教师演奏非洲鼓
2、拍手节奏模仿游戏(1)与在场老师合作示范(2)解释节奏型的概念
(3)学生一起模仿老师的7组节奏型
(4)教师与每一个同学单独互动,教师出节奏型,学生随后模仿(5)教师与每一个同学单独互动,学生出节奏型,教师随后模仿
3、拍手节奏诗歌排练:《弹琴歌唱赞美你》间奏部分
4、地面拍打节奏模仿
5、学生轮流体验非洲鼓演奏
6、卡农诗歌排练:《He is god》
(1)熟悉阶段: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2)熟练阶段:大班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总结回顾:
1、复习音乐术语“节奏型”和“卡农”
2、唱下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第2篇:音乐节奏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下几点教学理念:
一、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
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特定的节奏形态来完成。
三、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阐述小学音乐课中一些实用的节奏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习节奏、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可以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以及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第3篇:音乐节奏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下几点教学理念:一、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特定的节奏形态来完成。三、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阐述小学音乐课中一些实用的节奏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习节奏、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可以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以及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第4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认识节奏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认识节奏
《你家怎么走》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整首歌是用说唱的形式。由于中秋节调休,因此有几个班已经在我班前面上过这节课了,大一班的李老师是用让孩子认节奏,再分组对唱的形式来上这节课的,大四班的郝老师则是用图示的形式让孩子看图学唱的。
仔细分析这首歌,我觉得目标应该定位在“学会有节奏地说唱歌曲,并尝试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因为这首歌并没有什么难度,在孩子熟悉了它的节奏之后,可以让孩子尝试创编歌词。准备:
原本是想用实物展台,也从郝老师那里找来了她画好的图,但比较之后,我觉得还是在磁性黑板上画一幅更大些图,这样能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实录:
1.活动开始,复习上次学习的歌曲《小孩不小歌》。
2.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但是这首歌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不一样,请大家仔细地听,说说哪里不一样?”将电脑中的录音放给孩子们听,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总结出两点,一是这首歌没有唱,而是念出来的,二是歌曲里加上了“1,2,3”。
3.我请孩子们边听歌曲边用手拍出节奏,熟悉歌曲的节奏。4.看图理解歌词。5.用对唱的方式练习歌曲。6.创编歌词。
正如我预料中一样,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并能熟练地根据节奏进行表演,而在后面的创编环节,我在地图上分别标出喜羊羊和小兔的家,请幼儿扮小兔创编歌词,邀请喜羊羊来帮做客。由于每个孩子都想尝试,我先让孩子们分组,组内进行交流。在集体交流时,我提醒孩子们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说唱,我扮演喜羊羊和他们进行对唱。因为黑板上有图画的提示,孩子们很容易就创编出了歌词,在几次修改之后,终于变得顺口了。这时,我又将邀请的对象改为“村长”,再次请孩子们创编。
7.延伸,我请孩子们想想去自己的家怎么走,可以编一首歌,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去自己家做客。反思:
1.这节活动的教案设计是用路线图,我经过权衡,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较大的路线图,但是孩子不能感受到方位的变化,对“左、右”的方位不太了解,而是用“向上、向下”来表示。如果改到地面上,在地板上画出路线图,也许孩子们会更清楚方位的变化。
2.这首歌曲其实和当下比较流行的rap有些相似,在活动结束时,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两首rap歌曲,感受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5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幼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文章,仅供参考!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爱,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作为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爱睡懒觉,每次都是小朋友们都已经来了,她才慢慢的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来,一看见我,却会像小鸟一样,欢快的扑过来。她妈妈不只一次的说,她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明明醒了就是赖在床上,而且不仅自己不起来,也不让妈妈起来,所以每次到幼儿园都这么晚,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她早点到幼儿园来呢?平常她到了幼儿园我都会抱抱她,那次她来的特别晚,我没抱她,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一脸的委屈,一边换鞋一边跟奶奶说:“今天我来的太晚了,唐老师都没抱我。”这么偶然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李宝宝,如果你明天早起来5分钟我就多抱会你,我们拉钩好不好?”她开心极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第二天,她果然比原来的时间早了5分钟,我张开双手抱着她转了好几圈,连声夸奖她,梁钰宝宝,今天来的真早,她咯咯咯开心的笑了。她妈妈拉住我跟我说:“唐老师,昨天梁钰说她来的晚了,你没抱她,今天早来5分钟你就会抱她,早上7点30分马上就跳起来了,说,要早5分钟,哈哈”妈妈爽朗的笑了,想不到也有这个女儿早上叫她起来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办法还真有点用,就让梁钰每天都早来5分钟,直到和别的小朋友时间差不多,让她一直保持这个时间起床,果然,以后她都没迟到了,而我每次看见到早早的来幼儿园都会去抱抱她。
原来孩子们都羡慕在老师怀里多贴一会儿,希望得到和老师单独亲近的机会,这是爱的渴求,一个小小的拥抱却能改变一个孩子赖床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拥抱触摸他们,适时解决他们的皮肤饥饿,那样孩子老师的心会贴得更近,一日生活会充满无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
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如此种种,持之以恒,像余老师说的: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从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让礼仪教育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第6篇:节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节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节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以达到孩子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音乐节奏感 兴趣 训练 幼儿园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通过节奏,可以抓住幼儿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以
节奏游戏融入到活动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节奏是很灵活的,可以随手捏来,也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一、节奏(节拍)
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它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因此,幼儿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快速的六拍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每小节两个强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强弱弱规律表现出的三拍子特点,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稳活泼的性格,又具有流畅动荡的特点。另外,还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结合产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强拍没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这些变化多端的节拍体系运用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并在日常生活的无意识的情况下感知各种音乐的节拍节奏型。以音乐节奏为一根丝线将幼儿生活活动串联起来。
二、节奏与幼儿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节奏感是慰劳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唱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小铃铛》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
(1 3 1 3︳5 — ︳5 3 5 3︳1 — ︳1 3 5 3︳1 3 5 3︳2 3 ︳
一只 小铃 铛 叮当 叮当 响 叮当 叮当 叮当 叮当 叮 当— ∥
响
以便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铃铛的声音和亲身感受铃铛晃动时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摆动的音响效果,幼儿在亲身经历以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
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节奏与语言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幼儿的影响。在这方面,语言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
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对于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幼儿难于理解的内容,老师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故事《白雪公主》时,讲到“王后命令一个武士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杀掉,并将白雪公主的心和肝拿回来”。这对于幼儿来讲是很恐怖的部分,为了加强这种可怕的气氛,以及体现王后的心狠手辣。故事就需要用快的语言节奏来表现;而最后武士实在不忍心下手杀白雪公主,则需要用缓慢的语言节奏来表现无时所说的话,表达武士的不忍心。又如在学习儿歌《小白兔》时,就需要用轻快、短促的节奏来吸引儿童的学习欲望,并通过三拍子的节奏来教授孩子这首儿歌还可以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节奏来年这首
儿歌,大大增强了孩子接受的效果。
节奏教学与语言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儿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让孩子感兴趣,并且让孩子有节奏地学习朗诵儿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孩子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他的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四、节奏与幼儿园美术教学
幼儿园各类活动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节奏展露了它的风采,为幼儿的想象增添了活力。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孩子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又如画“捕鱼”的时候,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小鱼游水的各种姿态,教师组织了
音乐节奏游戏,让幼儿扮演小鱼,模仿小鱼游水的姿态,根据歌词“摇摇尾巴摆摆游,一会儿往上游,一会儿往下游”以及歌曲的不同节奏不同变化各种动作。通过直观的体验,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把小鱼水中游的景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画完后,教师还可以用音乐节奏游戏把幼儿绘画的内容表演出来。
五、节奏与舞蹈
舞蹈以巧妙的方式与音乐节奏、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有机的整合。如律动“越跳越快”不仅让幼儿踏着音乐的节奏来变化动作,而且从动作的组合上又让幼儿了解了节拍的组合,当听到四分音符时,幼儿单人原地踏步,听到八分音符时,两个幼儿手拉手向前小跑步,听到十六分音符时,四个幼儿手拉手围成圈滑步转。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树叶”中,为了让幼儿体验秋天树叶飘落下来时那种轻盈和优美,教师在活动中配以音乐《落叶》。幼儿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用自己的舞姿伴随音乐节奏来表现树叶
飘落下来的情景,这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落叶飘飘的感觉。在扮演扫落叶的环卫工人时,幼儿挥动着手臂,一前一后努力摆动着,这又一次让他们感受到秋天是个落叶的季节,秋天的坏为工人为了让大家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而辛勤地劳动着。可见,舞蹈是帮助幼儿加深理解的有力工具,使幼儿在舞蹈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各种节奏型的奥秘。
六、总结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长长短短的节奏型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孩子其实是一直生活在各种节奏的世界里。老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将这些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孩子本身对节奏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在幼儿园教学的实
践中,幼儿对长长短短的节奏有很大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通过节奏感来学习各种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谈节拍节奏感的训练》 作者:李
[2]《如何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作者:李晓清
[3]《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作者:庞梅
[4]《幼儿园舞蹈活动的价值体现》作者:王玉美
11.14音乐舞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非洲鼓,了解乐器击奏方法。2、理解节奏型的概念,学会听辨节奏型,掌握基本节奏型。3、理解“卡农”的概念,并通过《He is god》进行卡农(轮唱)。......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节奏感知下幼儿教学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幼儿节奏游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关于节奏感知下幼儿教学论文1培养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幼儿音乐教师们只有充分了解到音乐的节奏感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够根据音乐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理解......
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论文【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核心是让幼儿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体会音乐的意境。节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