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守望新教育有感”。
《新教育》读书笔记
泰州九龙实验学校 金涛
近来读了《新教育》——作者朱自新,著名的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学者。总的感觉:理念新,更难得的是辅以行动的方案、计划,让人有怦然心动的冲动,本文重点回顾一下,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不只是为了分数,是为了发展。是师生的共同发展,不仅是基础知识技能,而是各个方面包括情感体验、方法、个性成长。教师的成长是新教育实验特别重视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如何谈及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能有成功的体验,愉悦的收获,学生必然不能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新教育的观点看,教育的目标绝不是局限于学生的发展。师生共同发展才是教育的本真。
行动论—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的行之有效,需要实践的检验。大浪淘沙,几十年间教育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但是能产生广泛影响的,寥寥无几。新教育实验不只有理论,更了不得的是有具体的实验方案,更有实验团队,还有超越时空的新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通过团队合作去克服散乱克服随意。系统的方法,具体的做法,目标指引行动,行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经历了,就会有收获,行动了自会有成功,所谓天道酬勤。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的事情不能等待。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煎熬,是得过且过那么还有明天吗?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教师的责
任多么重大,改变一个孩子一辈子的命运,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啊!我们要携手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个孩子实现自身的价值,叩开智慧之门。
潜力论—无限想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主要观点。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都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的一些潜能,那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这一点,“皮革马利翁效应”以及“期望值与孩子成长正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是最好的说明。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期望的影响。他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者孩子,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是沉沦的,没有蓬勃的朝气,没有向上的志向。是不是与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有关呢?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孩子,你真的很优秀,千万别武断的给孩子贴上无用的标签,要知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信,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设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新闻周刊》也评选过世界上最好的10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说它是本国高考的第一名,它们都是办学有特色的学校。比如一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喜欢音乐呢?一个不喜欢美术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喜欢绘画呢?有时候,我们的教育讲究顺其自然,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也要讲究引导。谁知道你的天性是什么呢?只要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我们就可以做。比如写字,把字写好,这总是好的。苏霍姆林斯基一直说要培养大写的人。有了特色,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你考试考得好,我舞跳得好,他字写得好,谁也不比谁差。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不会分裂,我们的精神才不会萎缩。一个人有特色,就有了深层次的东西,他的社会行为也会有了自我规范个。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伦理目的。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们的教育是啊有问题的。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负担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
西方有句谚语,说的是,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造就一个贵族。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在第二次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丘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
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新课程提出要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其潜台词是:教科书对孩子有用,但管不了孩子一生,因此你教材编的再好,也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考试是一种选拔,但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选拔,因此考试考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在往后的工作和人生中胸怀大志、实现自我。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在六大行动中提出“培养卓越口才”?现在我们的教育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放在这些重要的能力之上,学校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学生如何获得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呢?
新教育强调阅读,强调写作与反思,主张利用网络学习,这些也都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一个具有阅读、写作习惯的人,其实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了自主发展的武器。作为教师应该勇敢的肩负起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为学生社会树立好榜样。
《新教育》读后感寒假里,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这之前我对“新教育”的了解只是偶尔在网站上一瞥而过的“新教育在线论坛”并不以为是。通过这次阅读,我知道了,新教育......
读《新教育》有感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一书。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经过阅读,我初步了解了......
由《新教育》想到的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天已有十年,从当初的心怀梦想与激情到如今的平平淡淡。在教育的路途上时常在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才能......
读《朱永新说教育》有感梦溪小学——茆广艳我从上班至今已有十年多,从当初毕业时的心怀梦想与激情到如今的平平淡淡,在这过程中时常在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润 物 细 无 声 —读《新教育》有感薛 春 艳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段时间,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领略到这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