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动教学设计_点动控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1:50: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点动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点动控制教学设计”。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

——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09电子班,10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上课睡觉的、有上课玩手机的、有聊天的。虽然《电机与拖动》一直在电工实训室上课,新鲜感一过,个别学生又要“原形毕露”了,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怠慢现象同时借鉴往年学完所有常用低压电器后,学生容易出现电器符号混淆的情况,也是为了再度提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把后面学习内容前移。

同时,“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动控制”这部分内容是这门课的重点之重,是学生识图、读图、画图、接线路图及排故的入门,线路图简单,原理也简单、接线也不难,用到的低压电器种类不多,学生在学习了开关、按钮、熔断器和交流接触器后就可以学习了,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点动控制工作原理

了解画图、读图的一般规则 能力目标:能根据线路图正确接线

能检测线路好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老师课前接好点动控制线路)由演示实验——电动机点动控制引入

老师边说边操作,合上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学生观察现象)只听“啪”的一声,然后电动机“嗡嗡”地转了起来。松开按钮,(学生观察现象)只听“啪”的一声,电机慢慢停了。

看完演示实验后,学生们感到很惊奇、很兴奋,这时老师宣布这次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它”——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目标就是能把它的线路图画出来,再根据线路图把它的线路接好试车成功。“相信自己能行吗?”“有信心吗?”“能”“行”。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新授知识

1、点动控制线路图

首先让学生观察控制板说出点动控制用到的低压电器名称并画出其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然后按电流流向即导线连接的先后顺序,把主电路中电流流过的低压电器或低压电器的一部分的图形符号按顺序排好,然后用导线联好,即画出了点动控制的住电路图,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辅助电路图。设计目的:像游戏一样,看着老师捋着一根根导线,说出电流流向的低压电器的名称,在黑板上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画出符号,然后用导线连接好。学生只会感到很有趣,不会感到难懂,学生在嬉笑间就画出了点动控制的主辅控制线路图。学生明白了图上相同名称的符号是在一个实物上不同部位,实物是一个整体而图上可以分开,实物只有一个,而图上相同名称的部件却可以有好几个。通过这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再根据控制线路图接线就不难了。

2、根据控制线路图接线

老师说:画图不难吧,学生说:不难,老师说:想不想挑战一下,你自己来接这个线路

设计目的: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实物画好图后,立马再根据图连实物。学生们画出了图,很有成就感,乘胜追击,利用逆向思维把线路接好。不用担心学生不会,放手让他们去接,学生不傻不是还有实物样板吗,同时再接线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3、不通电测试

老师说:线路接好后要先检查你的线路接的对吧,接对了能通电试车,接错了就不能试车否则会发生短路等事故,现在给大家没人一块万用表如何来检查自己的线路正确与否?

设计目的:不通电测试,这一步至关重要,不仅能检测线路接得正确与否,还让学生对线路的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巩固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4、试车

让线路检查无误的同学试车,观察电器动作顺序

设计目的:试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点动到底是什么样的动作过程,同时对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5、工作原理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是点动控制的工作原理。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对工作原理铭记在心,真正掌握了。

6、排故

第一次接电路,一定会有学生接错,出现故障,告诉学生,有故障不要怕,按照“不通电测试的方法”检查出故障,把接错的导线接正确就没故障了。设计目的:老师不给检查让学生排故,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排故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怎样接线才是正确接线,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备注:线路简单,检查也方便,对照实物样板很容易查出故障所在)课后思考:

1、怎样实现电机的连续运转(排除 手一直按着按钮)

2、怎样快速排除故障

教学过程

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找出点动控制所用的元器件,画出图形及文字符号,及时底巩固了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根据实物画出了“主电路”,同时老师告诉学生画线路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们一起努力画好“辅助电路”,当我说“你们画的很好时”,他们欢呼,“太好了”“太厉害了”。乘胜追击,“由实物图画出了线路图,那你们能否再根据这个线路图接好实物图”“能”、“太难了”“不难,按老师这样接就行了”,学生们一会看看原理图,一会看看实物样板,一会去看看别人怎么接的,一会去问问什么这样接,不能这样接吗,学生们互相帮助终于都接好了。趁机我问,接好了就能通电了吗?万一短路了,就能看见火花了,学生笑,“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短路”“怎样才能知道我接的对不对?”这时拿出万用表没人发一块,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怎么办了?“测电压”“傻啊,没通电呢,哪有电压”,“只能测电阻了”经过讨论确定用测电阻的方法来判断线路好坏。这时,我提示他们如何测量主电路和辅助电路,如和模拟KM吸合等。学生们很快测量好了(3个学生有故障,也解决了),然后通过试车观察现象来描述工作原理。

教学反思

完整地上完这次课,总体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完成的不错,与课前教学设计出入不大,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唤醒或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下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不像以往的教学,拿着线路图,对照着控制板,甚至接一遍给学生看,好多学生还是不高兴接,不知道接它干嘛的,为什么要这样接!

2、整合教材也很关键

教材上内容的前后顺序,不一定就是最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顺序;教材上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方法不一定是我们的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所以,教师就要有魄力有创意的按照自己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大胆的整合,该删的删,该添的添,该简化的简化,需要先学的知识就先学等等。就拿“点动控制线路”安装,按照以往的教学都给出线路图,根据线路图,老师讲原理,讲检测,讲排故,最后接线,碰到没材料了,或工具不全了等等,学生可能学完这门课程都不知道实训室在哪里,也不知道电动机长啥样等,老师会说,别担心,技能考核前还要实训。但是,等到实训,学生什么都忘了。

3、课前充分准备很必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只有课前做足了工作。才有可能收到预计的效果啊!这次课,提前一周就在大脑里打转,有时间就设计设计,就写两笔,感觉哪里不好就改,把课堂上学生能想到的问题、能出现的事件都想了又想,参考以往几年在这节内容的教学方法、教案以及教学效果,学生出现的问题、学习情绪等等,在教学设计时吸收好的经验排除不好现象发生的可能因素。认真备学生、备教材、备实训工具等等,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收到不错的效果。

当然,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导线比较杂乱,长短不一,颜色各异(多年实训积累材料),个别元件需更换。除此之外,我自身的掌控课堂能力有待加强、上课说的话有点多,今后,不需要说的话不说,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机控制线路画图要求

2、掌握点动工作原理

3、掌握不通电测试方法

4、能根据线路图正确接线 教学重点:

1、能读懂控制线路图

2、掌握点动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不通电测试方法

2、根据线路图正确接线

课时安排:2节课

授课班级:09电子

授课地点:电工实训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老师演示电动机点动控制过程

新授内容:

1、由实物画出控制线路图

2、根据线路图接线

每位学生一套工具,一块控制板 按图接线

3、不通电测试

不通电测试控制电路的步骤:闭合QS。利用万用表R×100档

主电路:模拟KM吸合,测量端子排上的L1与U、L2与V、L3与W之间阻值

辅助电路:

1、用万用表测量端子排上的L(所用火线)与N(零线)之间阻值

2、按下SB后测量端子排上的L与N之间阻值

4、试车

检查无误后举手示意老师要求试车

5、工作原理

(观察实验现象)

合上电源开关QS 启动:按下按钮SB→KM线圈得电(吸合)→KM主触头闭合→(主电路通)电动机转动

停止:松开按钮SB→KM线圈失电(释放)→KM主触头断开→(主电路断开)电动机停转

6、排故

若有故障,需排故后再试车。知识拓展:(课后思考)

1、怎样实现电机的连续运转(排除 手一直按着按钮)

2、怎样快速排除故障

总结:

作业:

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动点问题》教学设计郭华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对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2、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求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探索过程,理解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的求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求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探索过程,理解几何图形的折叠与......

点彩画教学设计

《奇妙的点彩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美版第十册第十二课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

下载点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