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集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林沐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形象的例子来一起认识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的特点与联系。点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
二、学生状况分析
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单从知识方面入手,势必会造成枯燥乏味。其次学生的好动心很强,在广泛的点的集合的作品中,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绘画作品形式进行创作,从而体会点的无穷韵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能够利用点的不同的排列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四、教学资源
学生:彩笔、铅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师: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法 《拾穗者》(米勒)法
点彩派代表画家 现实主义画家
通过欣赏两幅作品以及对比,对点彩派的起源北背景以及作品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二)知识全面剖析。
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点,如金钱豹身上的点点斑纹、花园中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点点星星,了解点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以及了解的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对于“点的形状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是点”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
(三)欣赏作品,自组探究。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将各类中国画、电脑制作的作品以及国外点彩派的代表作分别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组探究得出这些作品都是通过“点的形状变化;点的颜色变化;点的规律性排列;点的疏密变化”而组成的一幅作品。
(四)学生实际操作。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作业要求:
1.利用点的颜色、形状、疏密关系的变化进行创作。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五)课堂教学评价。说明:
评价时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点画方式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外延伸拓展。
说明: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比如:彩色泡沫组成的点画、彩色纸剪贴而成的点画以及其他材料通过拼贴制作的各类点画。为拓宽学生的绘画领域与视觉领域,将这一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教学案例教学背景09电子班,10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上课睡觉的、有上课玩手机的、有聊天的。虽然《电机与拖动》一直在电工实训室上课,新鲜感一过,个别......
《奇妙的点彩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美版第十册第十二课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点的书写》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点的写法教学设计后白镇茅西小学姚上丽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会正确书写“点”画。B.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正确运用书法术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1篇:小雨点教学 设计:了解课文内容,读写生字。1、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2、请学生欣赏儿歌《小雨点》,激趣导入,揭示课题。3、老师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