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永城市卧龙乡潘老家小学 潘先荣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验证——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2、5倍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子说一说什么因数,什么是倍数?
2、12的因数有哪些?12是那些数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1、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① 列举
能列举一些2的倍数吗?
② 观察:仔细观察2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准确描述特征并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③ 验证
这个结论正确吗?怎样才能知道? 学生验证,并回报
如果个位上不是0、2、4、6、8,它有没有可能是2的倍数呢?再一次验证。小结:要进行全面细致的验证,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④ 认识奇、偶数
关于2的倍数,还有一些新知识,请大家看书
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多少?最小的偶数是多少?最大的奇数和偶数是多少?为什么没有? ⑤“做一做”
⑥总结过渡
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回顾一下,我们都经历了那些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列举、观察、发现、验证、结论。
2、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① 还有那些数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能不能用刚才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研究,注意做好记录。
②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教师巡视。③ 学生回报,教师板书结论。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④ 小结:每一个知识都是科学家这样严谨的过程才得到得,有时一个结论的得出,甚至需要有上千次地验证、修改、再验证、再修改,所以,我们现在使用起来才这么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珍贵的精神和知识遗产,把它们学好、用好。
三、练习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的知识
1、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生独立完成,汇报并说理,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教师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3)、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
组织学生在班内活动,由一位同学随机说出一个数并有另一位同学起来判断。
2、扩展练习。
1、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偶数有()。
3、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教学反思:
《
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四年级拓展平台上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关系和概念后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倍数的一节课,由于时间已经很长了,学生肯定也有了遗忘,所以课的开始,我觉的通过创设密码来进行反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研究方法:
1、感受范围意识。
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无数个?我接着问:既然有无数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研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接着就有学生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研究。
这样学生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数中都使用?还需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教学中,当学生找到百数表内5的倍数特征时,我追问学生,“是不是在所有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
较认可的。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我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验证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
3、感受学习两种“验证”方法。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感受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课的最后部分:我设计了自我小结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维新二小 章枝莲一、教材分析2和5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在观察、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特征。2、会用2、5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3、理解并掌握奇、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