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注重将教学目标的内容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社会要求,尊重学生作为鲜活的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2、倡导探究性学习。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转变成今天的师生互动的大课堂,将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
3、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设计思路
一、导入
1、出示幻灯片:(也可用视频)
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垓下决一死战。楚军大败,一直退的乌江边。正当项羽要乘船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时,突然在江边看到有无数蚂蚁组成“霸王自刎乌江”6个大字。项羽大吃一惊,他不惊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也。‘于是便拔剑自刎了。从此刘邦就统一天下了。所以后来有“汉室江山,蚂蚁聚成”之说。请你动动脑筋,想想:蚂蚁真能自己组成字吗?蚂蚁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动物,你对蚂蚁的生活了解有多少?请与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发言。并把所了解的蚂蚁知识板演到黑板上。
以历史事件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关注生活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3、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交流和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某一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1、播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幻灯片出示问题: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其职责是什么?
2、学生看录像后,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视频直观形象展示,结合课本知识,带着问题去观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热情。可以更好的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解决故事问题:蚂蚁真能自己组成字吗?
2、解释: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乌江自刎”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的同伴,其他的蚂蚁沿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了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了蚂蚁字。张良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信息传递的特征,引入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3、播放录像: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结合课本的文字内容)。并解决问题:(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4)、动物群体生活有什么意义?
4、性外激素的作用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和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三、探究蚂蚁的通讯
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
1、教师提供资料(学生也可根据其他资料进行探究):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2、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学生提出问题: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使学生明白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3、根据自己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附实验报告
(1、探究时,你们组提出的问题是:——————————?(2、探究蚂蚁的通讯,根据生活经验你的假设是 ————————
(3、你们设计的方案是——————————————(4、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5、分析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6、小组汇报,总结蚂蚁常用的通讯方式有 ————————————。
(7、各组反思,从实验的设计,到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有哪些方面做的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4、课下探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为了让喂奶期的母猪代替其它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未来“继母”的尿液。否则这几只小猪会被“继母”咬死或扔出窝外。
(1)、喂奶母猪为什么能够代为喂养别的母猪生下的小猪?(2)、母猪靠什么区别自己和别人的孩子?
(3)、你能举出其它人类利用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四、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一件历史事件引入,由蚂蚁这一群体的生活为主线,贯穿始终,最后让学生从事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体现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指导生活的科学观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统一的结果,而是着重于使学生真正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引导和激发,从而积极愉悦地投入到体验探究中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率的、有发展前途的学习。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张庄镇张庄中学 王双建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
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