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歙县新安学校 603班 吴恒仁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哀悼、爱抚、囫囵吞枣、饱经风霜”等一些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写人的一些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出示鲁迅的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一、谈话导入,读题析题。
1、谈话导入。(提出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你们敢举手吗?——你们知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莫言)我们今天学习一篇跟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世界文豪——鲁迅有关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读课题,析课题。(板书课题,学生写课题,注意每个字的写法。写好后读一遍,然后问:我的伯父是谁?周晔和鲁迅什么关系?鲁迅和周晔的父亲是什么关系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过渡:你们预习了吗?很好,“预则立,不预则废”)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把不懂得词语和句子画出来。教师巡视时把学生画出来的词语和句子补充到课件上,指名读后齐读一遍默写词语)(出示3类词语:难理解的;含多音字的;易读错的。)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鱼骨图”。(出示“鱼骨图”)
3、启发:通过刚才两次读文,我们认识到了周晔的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
四、细读课文,走进鲁迅。
1、读文思考:从课文中,哪些让我们看到了“伯父”?哪些让我们看到了“鲁迅”?
2、入情入境,亲近伯父。(谈“水浒”,说碰壁。伯父就是伯父——和蔼可亲的伯父——亲近鲁迅。)
(1)读文做批注,感受伯父的慈祥。(出示重点句和资料链接)(2)交流读书心得,学习谈水浒和说碰壁两个片段。(1、读文理解“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的深刻含义。
2、分角色朗读,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碰壁链接资料:鲁迅笔名,有120多个笔名)
五、拓展延伸,训练积累。(结束语:“伯父就是伯父,是一位慈祥的伯父。”但“伯父不仅仅是伯父”,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出示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和四字词语。
2、读一读老师博客里和《语文读本》里关于鲁迅的一些文章。(链接博客里的文章)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玩味细节,认识鲁迅。(救车夫,劝女佣。伯父不仅仅是伯父——非比寻常的伯父——敬仰鲁迅。)
1、学习“救车夫”和“劝女佣”两个故事,感受鲁迅的崇高。
2、伯父是永远的伯父——不能忘却的伯父——怀念伯父。
3、整合印象,认识真正的鲁迅。
三、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文中的伯父和鲁迅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了课文,你认识到了怎样的鲁迅呢?(结合书籍资料,老师博客里的文章,以及网络资料,影视剧等进行综合性学习——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语重心长育后人 借题笑骂世道昏 多少爱心多少恨 关心他人忘自身
活在人类的心里
鲁彥
在千万个悲肃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清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和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并不十分高大的鼻子给两边深刻的皱纹映衬着这才显出了一点高大的模样,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作过帮助他的语言的姿势,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着的。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言,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了鲁迅先生的苍白冷静的面孔上浮动着慈祥亲切的光辉,像是严冬的太阳。
但是教室里又忽然异常静默了,可以听见脉搏的击动声。鲁迅先生的冷静苍白的脸上始终不曾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还没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的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久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细节中的鲁迅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着在这漆黑的天宇。”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因而便经常去鲁迅先生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黄源先生某日某日到他家去,他也记在日记上,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记,上面只记着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源先生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鲁迅先生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记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黄源先生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先生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鲁迅先生,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件小事,也极其认真,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嚎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先生,会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通过这些细节化的东西,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这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特有的称谓(俗称“叠语称谓”)。这里“鲁迅”是核心,“伯父”是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先生”是我对伯父的尊敬。你看,简短的八个字,不但明白了课文写谁(鲁迅),而且清楚的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同时还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敬意。一读课题,我们就知道周晔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忆自己的伯父。这种称谓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①②③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王兆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探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