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_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3:40: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将进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变化;

(2)找出诗中的表现手法,掌握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艺术特色;

(3)“知人论世”“诗言志”,由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探讨诗歌的思想主旨。【教学重难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谈李白。

小结:李白,是一位豪中见孤倔的诗人。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仙,一生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有酒就像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酒促发诗情酒释放灵性。有了酒,李白就有了傲视王侯的勇气;有了侠骨柔肠,就有了诗的激情,仙的风采。

诗仙: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说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酒仙:杜甫说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与酒是透视李白人格的聚光,人们常说诗酒风流,在中国历史上最能代表诗酒风流的就是李白,饮酒能称酒仙,吟诗堪作诗仙的人,数千年来,李白一人而已。

剑客:17好剑,仗剑去国,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对于李白的诗酒剑,余光中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品味李白酒中人生,感受他那份豪放飘逸。

二、诗作背景

知人当然得论世,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怀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应召入京。不料唐玄宗只派给他一个“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闲差──“翰林供奉”,仅把他看做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自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感到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蔑视权贵的傲岸作风,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以久留。于是在度过了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李白上书请还,离开了长安,再一次走上了漫游的旅途。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整体和个别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放出声音,旁若无人,大声朗读,先初步感受李白的内心世界。

2.听示范朗读,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歌中的劝酒辞是什么?(劝酒辞,就是劝酒时用的言辞。)古人劝酒更富有优雅的诗意。比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不如生前一杯酒。”

李白的《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四、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朋友相聚,推杯换盏,那诗人是在把酒言欢吗?如果不是,那又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下面请同学快速浏览,把握诗歌的大意并找出诗歌的情感语言。(内容提一下“何为”)

参考:悲、欢、乐、寂寞、愁 从情感语言看,诗歌情感似乎很复杂,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根据情感语言这把钥匙很容易把握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为:悲壮——欢乐———愤激——狂放——愁苦

五、分析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的最后落脚点是愁苦,我们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文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在此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愁的深广? 明确:夸张。(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参考:(学生分组讨论,再回答)

“万古愁” ——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如雪” ——极言人生短促。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十金” ——表现酒价的昂贵。

这些夸张的诗句有力地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正是豪放的性格,成就了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浪漫主义的诗风还有哪些表现手法主要有: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

六、探讨诗歌思想主旨

提问1:豪放飘逸的的浪漫主义成就了李白“诗仙”的称号,但他同样是著名的“酒中仙”。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中仙”这个称号?

答案提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些诗句,极言了李白狂歌痛饮的豪放。)

提问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明确:(1)人生短暂,及时行乐,饮酒作乐。

(2)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3)“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提问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 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补充:我们知道,公元744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被用,壮志难酬。(联系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所以,整篇文章的情感看似复杂,其实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问4:(讨论)因为愁,所以作者真的就希望一醉方休,不用醒吗?那怎么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认为不足贵,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也表现他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厌弃,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宝贵的性格。李白这种性格我们在他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见识,哪一句最能体现:“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愤慨也在心中涌动,但无奈只能想通过“长醉不用醒”来忘却志不得展的痛苦,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

思想主旨:诗人以狂歌痛饮的豪放的浪漫主义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激。浪漫主义是表现手法,豪放是外壳,愤激才是感情内核。

七、课堂总结

走进“酒中仙”,读其《将进酒》,能带给我们豪放浪漫的飘逸之感,但他豪放的外壳下却藏着深深的愁苦,同时他借狂歌痛饮消除内心愁苦是一种消极行为。我们可敬其人,好其诗,但不可模其行。我们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好好品读诗仙的诗歌,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

补充:

1.天生我材的自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通过想象与夸张,诗人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飞逝而去的岁月年华,映照镜中的白发苍颜这些形象和意念活动结合起来,像经过蒙太奇手法处理的电影镜头一样,展示出一幅俯仰大地、纵横万里的宏伟画面,汇合成一股汹涌澎湃、飞腾咆哮的感情洪流,借以宣泄他心中无限的怨恨。那自天而降奔流到海的滔滔黄河之水,如同从诗人胸中喷薄而出;那黄河的伟大形象,正是诗人思想和性格的幻化和象征。而且两句均用“君不见”的提示语开头,更显得声情激荡、气势雄伟、胸怀壮阔。在这排山倒海般的精神力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统摄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情绪虽然比较低沉,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却不仅不使人感到悲观颓废,反倒使人感到一种激愤而又豪迈的气慨。这是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他在政治上遭到了一次大失败,但是他的精神不倒,斗志不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既然失败是暂时的,希望并未泯灭,那就不妨姑且欢乐一番,开怀畅饮,借酒浇愁吧!2.鄙弃权贵的豪情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绪再次激动之后,这里连用四个短语,呼朋唤友,频频劝酒,急切地希望在同饮共醉中求得知己的安慰。“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一边痛饮,一边高歌,分两层申说他饮酒是因为蔑视富贵生活,憎恶黑暗现象,仰慕那玩世不恭、鄙视权贵的饮者。这就说明诗人饮酒并非单纯追求感官的刺激,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否定黑暗现实,反抗权贵的特殊方式。在京城一年多受宠的日子里,李白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不再感到清新,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谗言诋毁,还是他本人褊狭、清高,反正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屈不平,对奸佞之辈的谗毁极其愤慨,因而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

3.怀才不遇的悲愤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诗人的饮酒豪情逐步趋向高潮,情绪由怨恨、旷达发展到独歌醉饮的忘我程度。你看他随手拉出古代的曹植和眼前的店主作为陪衬,忽而赞扬不得意的曹植,忽而呵斥不识趣的店主,忽而吆喝侍儿,忽而招呼朋友,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痛快淋漓地发泄他心中的郁闷。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强烈的呼喊声与篇首汹涌的河水声遥相呼应,在诗人心中滚动,在天地间回响,经久不息,发人深思。用历史的眼光看,像李白这样“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产生这样的愁情,唯有“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2)背诵全诗。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新课导入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

《将进酒》教案

编号15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劳燕翔 审核人李碧玲 包科领导 郑文斌 日期 2009-5-21《将进酒》教案【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摘要】本文对《将进酒》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

《将进酒》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进酒》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将进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