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_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6 23:28: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将进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李白诗歌热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体会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生际遇,深味其人生轨迹。

3、逐渐掌握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层面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重点难点:

背诵全诗;

借助思考练习挖掘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掌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绪,掌握诗中出现的典故。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介绍背景,背诵全诗,梳理诗人的感情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为“盛唐之音”的辉煌乐章,李白的诗歌以其浓烈的情和飘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一代又一代文心诗魂。

现代诗人余光中一首《寻李白》总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握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对李白倾尽才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今天我们以诗为酒,为李白豪放一回,大醉一场。

二、题意及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犬臼”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三、整体感知 问题设计一:

诵读全诗,体会思考练习一所言“这首诗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中间感情复杂而多变;结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之大”,并思考:天风海雨之势是通过怎样的意象营造的,流泻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中间感情复杂多变”是怎样的“复杂多变”?结尾的振起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

开篇: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中间:“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结尾:“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四、鉴赏第一诗节

教学方略:读背、结合思考练习探讨情绪流泻的方略。实施步骤:

问题设计二: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前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慷慨之势。明确:

“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由此起兴下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以“雪”喻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悲壮的说得更悲壮,是“反向”的夸张。又如《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间。问题设计二:“人生”以下六句由“悲”而“乐”,而这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乐是否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句注解:

1、“得意”乃有兴致之时

2、三百杯──《世说新语·卷二·文学第四》注文云:“袁绍辟(bì,征召)玄(即郑康成),及去,饯之东城。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喝醉了还能自加克制,保持温和恭敬的态度)之容,终日无怠。” 明确:诗人虽然有短暂的长安之命途,然而终究不得重用,终被“赐金放还”,《行路难》之三里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却自信至极,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这正如行路难所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豪情一泻如注,豪放中寓着悲愤。问题设计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由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问题设计四:“钟鼎馔玉不足贵”乃是劝酒歌的主题所在,以下八句诗人如何借劝酒歌宣泄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诗句注解:

1、“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不足贵”,不值得重视(以之为贵)

2、“古来圣贤”不仅指孔孟,代指圣者贤人;“饮者”非酒徒,乃有才情之人。“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3、曹植简介──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徒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曹操)大怒。由是植宠益衰。文帝(曹丕)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黄初(曹丕年号)二年(221)贬爵安乡侯,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太和(明帝曹年号)二年(228),上疏求自试。六年(232)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引自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有删节。)诗句理解:

富贵豪华的生活,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明确: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问题设计四: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问题设计五: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明确: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四、诗歌艺术技巧

1.感情上大起大落: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2)背诵全诗。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新课导入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

《将进酒》教案

编号15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劳燕翔 审核人李碧玲 包科领导 郑文斌 日期 2009-5-21《将进酒》教案【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摘要】本文对《将进酒》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

《将进酒》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进酒》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将进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