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关对联的教案”。
《对联趣谈》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自己总结了以下几处优点:本堂教学设计遵循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对联知识;其次是强化学生,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教师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句对不上或者对仗不工整。老实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的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完不成作业或者做得不合格。总体上看,学生的对联水平参差不齐,合格的对联少,不合格的对联多。
1、对联的用途(1)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稍加改动,丧联变喜联。(2) 苏东被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春节时挂的对联......
《考试说明》解读:仿写对联是指根据要求进行上联或下联,它要求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具体的说:语言形式上的要求是,1、字数相等。2、结构相同。3词性相对。4、平仄......
课时二:春联赏析2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先想一想五副春联中包含的意思,再议一议,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