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关对联的教案”。
一、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它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它,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活动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目标: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对联等)。
2、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3、选出女主持人一名。
四、活动过程:
1、由律诗导入对联
2、对联历史介绍(学生多媒体展示)
3、对联特点:
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竖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4、学生表演对联小品——《秀才斗财主》。
(二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赖账不给钱。于是在开张之日秀才到场,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在众人哄笑之际,财主气坏了。
(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当场书写对联)
5、古对联欣赏。(学生介绍)
6、身边对联欣赏。(学生介绍)
7、对联游戏
(1)、说人名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猜谜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赶紧给这户人家送去年货、衣物。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3)、对联断句
月月月明秋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
(4)、读准对联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云长(涨),长长长(涨),长长(涨)长消。
(5)、改对联
在鄂西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婚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老学究竟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换副对联已来不及了。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中的的一个字涂去,联意顿时显佳,众人拍手叫好。
参考答案: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明朝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解缙,他小的时候很聪明,擅长对对子。他家的门正对着一个老尚书的竹林。过年那天,他就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老尚书是个小心眼,又看不起穷解缙,见了对联,很气愤,心想我的竹林怎么能让你随便写进对联!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明白邻居的意思,于是就在上下联后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更加恼火,下令家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气得说不出话来。
8、对对子(课内)(1)、上:观沧海。
(2)、上:孙权劝学。
(3)、上: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上:老父亲步履蹒跚买红橘,父爱似海。
(课外)(5)、上:处处风光好
(6)、上;冬去山明水秀
五、结束语:
六、作业
40分钟的课堂时间很有限,让学生课后仔细交流搜集到的对联,体会奇妙的对联世界。
这个教案的活动形式值得借鉴。
对联趣谈
(语文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
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四,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博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这个教案能个集前面的几个教案的长处,其实是最好的,自然是我的看法,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想就不要自己再去想什么了,只要照着过程上就可以了
对联(公开课教案)(福建宁德五中黄益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相关对联的照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幻灯片1)课题《对联》
一.导入:
(幻灯片2)花絮:对联与高考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幻灯片3)第一副对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幻灯片4)对联欣赏:
(幻灯片5)①岂无志者能成事,惟有福人能读书。
(幻灯片6)②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幻灯片7)③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幻灯片8)④楼观沧海日,月映清淮流。
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学生主动回答差不多了,再分发有关对联知识的材料。
2.结合分发的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蓝轩客)
3.(幻灯片9)对联的基本知识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蓝轩客)
(还有不理解之处请学生提出)
(幻灯片10)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春联
参考: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幻灯片11)春联示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三、学习拟写对联的要点:(有不明白之处看后提出)
(幻灯片12)拟写对联的要点①审题要细心。
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例如:全国卷要求写春联,那么就意味着所拟写下联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和符合春联特点;浙江卷的题目要求是“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那么,给它的上联“学问藏今古”所对的下联就应体现出“图书馆”这一行业特色。
②要合律工稳,联句要自然流畅。(见“对联的基本知识”)
③善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相似),由“旧习”想到“新风”(相反),由“园丁”想到“桃李”(相关);由自然想到社会人生(具体与抽象)。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生命,让天地万物充满灵性与情感,让人与自然心意相通。
④注重意境。
要将一副对联当作一篇完整的文章对待,注意立意。或情景交融,或隽永深挚,或入木三分。对联形式很重要,但不能只重形式而损害对联的思想感情。
(学生阅读完毕,再请他们提出疑难之处)
四、征联竞赛(幻灯片13)(选取2004年高考对联题,能够引起学生重视)
(分为四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100分起评,分为必答、抢答两类。抢答错了有反扣。每题10分)
(幻灯片14)(必答题)评改对联(每个小组任一人说出所供对联的错误之处,并加修改)
(幻灯片15)1.全国卷(河南等)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香)
(幻灯片16)2.广东省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为)
(幻灯片17)3.全国卷(广西等)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到来)
(幻灯片18)4.全国卷(上海等)“上联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平安)
(幻灯片19)评改对联抢答(小心,别扣分哦!)
(幻灯片20)全国卷(青海等)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春”字重;少一“内”字)
(幻灯片21)必答题(拟写下联)
①(必答题1)先定三题,每联10分,经学生个人思考后,再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大组的三个四人小组各推举一人发言。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上联:爆竹声声脆下联:祖国日日新
上联:科学能致富下联:技术可兴家
②(幻灯片22)(必答题)安排四个大组依次对答,每联10分。在规定时间内,大组内任一位同学答出都行。
1、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幻灯片23)
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幻灯片24)
2、上联:春晖盈大地,下联:瑞气满乾坤
3、浙江省:(幻灯片25)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知识汇中西
4、福建省(幻灯片26)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抢答题:每题10分。任一组的任一人先站起,就抢到答题权。答对加10分,答错反扣10分。
1.(幻灯片27)东湖波纹细(西园花气浓)(南山树色深)
2.(幻灯片28)镜台山上悬日月(如意塔下镇妖邪)(官井洋中浮乾坤)
(白鹤岭前挂虹霓)(桃源洞里藏神仙)3.(幻灯片29)残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4.(幻灯片29)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10分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蓝轩客)
(幻灯片30)看图补联:10分(冷笑供图)
出句:柳丝系落日对句:芳草接暮鸦(居士)归燕剪流霞(小小)
(幻灯片31)看图写联:10分(小小供图)
(幻灯片32)每组试拟一副对联,符合图意加20分,不合对联要求不扣分。
图片资料(幻灯片33)(小小供图)
(幻灯片34)对联试拟:
夕阳无限好,晚霞分外明。几多风雨心难老,无限情意手犹牵。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万里旅途,绝无半点负心。(冷笑)
(幻灯片35)公布龙虎榜:(掌声祝贺第一名,掌声鼓励第四名)
“一等奖第组分
”二等奖第组分
“三等奖第组分
”鼓励奖第组分
五、学习回顾:(幻灯片36)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通过拟写对联,征联竞赛,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加强了欣赏能力,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对提高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极有意义。
六、作业:(幻灯片37)
拟写对联
1.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2.试为镜台山上的观海亭拟一副对联。
课后记:(略)注:加点地名均为宁德蕉城本地名胜。
1、对联的用途(1)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稍加改动,丧联变喜联。(2) 苏东被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春节时挂的对联......
《考试说明》解读:仿写对联是指根据要求进行上联或下联,它要求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具体的说:语言形式上的要求是,1、字数相等。2、结构相同。3词性相对。4、平仄......
课时二:春联赏析2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先想一想五副春联中包含的意思,再议一议,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