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关对联的教案”。
对
联
教案(1课时)
——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古今的巧对妙联
3.能够仿写对联
教学重难点:结合高考题,初步学习对对联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不仅塑铸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对联,既是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是诗的精髓所在,是文学瑰宝中的瑰宝。
对联在古代又是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知道对联知识,并简单运用或创作,那么词性、词语搭配、短语结构等诸多问题迎刃而解。而对联中暗含典故、名句,涉猎广泛,文化底蕴无形中为之提升,锤字炼句能力也会大有提高。
在2004年高考开始,对联重新进入语文考试的范围,这一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七套设有对联题;2005年,又有一些省增了对联题,2014年高考就有江苏卷、北京卷、山东卷、天津卷考到对联。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古老而陌生的文学形式――对联。
二、对联知识
1、对联——自先秦起,人们在年终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的图像画在桃木板上,或在桃木板上题写他们的名字,并把桃木板悬挂于大门左右,以驱鬼压邪。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于964年突发奇想,在桃符板上亲自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后这一形式慢慢传入民间。
2、对联的特点:
(1)对联的特点一: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
例:
神州春似海
大地绿如茵
练: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2)对联的特点二: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例:
上联:明月松间照,下联:清泉石上流。
全国卷一24题)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最适合的对下联。扫千年旧习,_________。(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树一代新风)(3)对联的特点三:内容相关
要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下面加“月送花香浮小院”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4)对联的特点
四、结构相同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例:
上联:屋后松竹 添秀色
下联:门前梅兰 增幽香
上联:育 祖国花朵
下联:塑 人类灵魂
(06 南京)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上联:
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
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5)对联的特点五:平仄相协
平仄:指汉字的声调
平声,近似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 仄声,近似现在的第三声第四声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
上联尾字用仄声(三、四声),在右边; 下联尾字用平声(一、二声),在左边。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请你贴对联
总结: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内容相关4,结构相对5,仄起平收
三、对对子
四、中华名联欣赏
1、五行对
用相同的偏旁部首镶嵌于对联之中的局限性很大,但一旦写作成功则趣味性浓郁。这副对联的上下联的偏旁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堪称绝对。此联在漫长的年代中是无人能对的绝联。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曾对“板城烧锅酒”,“五行”齐备,但联意全无。直至晚清时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才有人根据时局对出下联。
2、无情对
又名“羊角对”,只求上下联的平仄与对仗相合,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隔得越远越好。要点是逐字相对,上下联必须丝毫不相干,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
3、玻璃对
又称“对称对”。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美。这样的字用篆书写在玻璃上,无论正看还是反看,字体均相同。如“大”、“文”、“因”、“天”等字。
4、回文对
简言之,就是两头都可以念的对子,也是中国楹联文化中特有的一个奇葩,各地有许多民间隐居的文人雅士常题回文对为乐
5、谜语对
在上联中,作者先用排除法从“黑白红黄青”这五色中提取“青”这个字素,再用“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来暗示“(犬傍)”,然后用“青”、“(犬傍)”合起来扣一个“猜”;在下联里,作者先用“包含法”从“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这句话中提取“诗、词、论、语”四个字上都有的“言”字,再以“对东南西北模糊”会意出一个“迷”字,而“言”、“迷”相合则扣一“谜”字;后面“虽是短品,却是妙文”这八个字更是点明“谜”这种文学形式虽然篇幅短小却也妙趣横生这一特点。
6、谐音对
巧用谐音,把鲁肃和樊哙两位古人的名字嵌入上联。鲁肃为东吴文臣 , 樊哙却是汉刘邦手下的武将 , 以此嘲笑文不如武。笛清、箫合与狄青、箫何是谐音 , 而且也是一文一武。只是文官萧何能运筹帷握之内 , 决胜千里之外。发此显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7、叠字对
此联出自杭州西湖花神庙,描绘的是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景致。写景抒情,全用叠字,在联坛别具一格。展示了江南景色之美,营造出了闲雅的意象,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挚爱。
8、连环对 此长联为邓石如所撰。
上联:集神州九处名山胜水奇观,绘我书斋,供我观赏。下联:汇中华九位名人绝艺,藏我橱窗,供我研究。
此联内容丰富,气势恢宏,写法独绝,令人击节赞叹。谓此联为“连环对中的千古绝唱”。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五、再试身手
高考题: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课堂检测
2014年高考真题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题写/题签)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江苏卷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山东卷
18.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
端午:
1、对联的用途(1)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稍加改动,丧联变喜联。(2) 苏东被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春节时挂的对联......
《考试说明》解读:仿写对联是指根据要求进行上联或下联,它要求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具体的说:语言形式上的要求是,1、字数相等。2、结构相同。3词性相对。4、平仄......
课时二:春联赏析2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先想一想五副春联中包含的意思,再议一议,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