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_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2:50: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

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掌握“之而其为以于”的常见用法。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言虚词“之而其为以于”使用频率高,是武汉考纲要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二、考点阐述:

首先让我们看2010年武汉中考题: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1.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其为以于”的意义和用法

2.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3.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4.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三、复习方法:

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其”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渔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辍耕之垄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泉香而酒洌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日出而林霏开

呼尔而与之

朝而往,暮而归 面山而居

人不知而不愠

其(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屠大署,恐前后受 2

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 舍其文轩 望其旗靡 不可知其源 增其旧制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西南诸峰 其喜洋洋者矣

五、完成《能力训练》相应题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常用虚词“以、于、为”

教师讲析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意义

以光先帝遗德

以咨诹善道

无从致书以观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教师讲析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4.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意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苛政猛于虎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教师讲析

㈠动词wéi(1)“做”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3)“说”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

(4)“是”例:①知之为知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㈡介词wèi ⒈“替、给、向” 例:①愿为市鞍马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⒉“被” 例: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练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两小儿辩日》)“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宋所为无稚兔鲋者也”。(《公输》)为我为云梯之械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弃其杖,化为邓林 以牒为械

知之为知之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此为何若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贤能为之用

二、小结

三、完成《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一、引入二、重点十八个重点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分析(一)而 用作连词:A表示并列,译为“又”,例蟹六跪......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文言虚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而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某所,而......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00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掌握“之而以于其为焉则乃然”的常见用法。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

下载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