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虚词用法推断”。
文虚词用法推断
教学目的: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之乎者也”已成为文言文最显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称。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之乎者也焉矣哉,用的不错是秀才”,从古人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文言虚词的重要性。
可是文言虚词词汇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的意义,但是它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因而学习起来
有较大的困难。清人袁仁林说过“千言万语,止是几个虚词出入参伍其间,而运用无穷”。正因为用法复杂,才给我们现代人阅读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就连古人也觉得“实词易训,虚词难释”。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又因为语言环境不同,他们的意义和用法也会不同。因此,也就要求我们掌握基础之后,能够灵活机动,学会推断。
在文言文中,大多数的虚词不表示明确的意义,但它们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体现出句子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尽管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试着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添加适当的虚词(常用的18个虚词),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畅通。
晋平公
群臣,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
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
前,援琴撞
。公被衽(衣襟)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
言也。”左右请除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二、练习,尝试总结方法。
1、你能推断出下列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吗?
例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3年安徽卷)
C、尉佗乃蹶然起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习题相关原文: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节选《说苑奉使》)
例题2:2009天津卷A项
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附相关原文
桓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牙曰:“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归纳方法:
2、请推断下列句中“之”字的词性及含义,并说说推断的理由。(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归纳方法: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3、请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噫吁嚱!危乎高哉!.归纳方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4、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规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夫晋,何厌之有?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归纳方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拓展练习:
1、推断“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
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相当于“于”
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助词,词尾,不译
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2、推断“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从而可醉乎“木欣欣6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7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8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9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0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1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2以权贵交,13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4以”之叹。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7、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8、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9、介词,可译为因
10、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1、介词,可译为在12、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3、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4、动词,可译为用
3、推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答案:
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高考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一、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
文言文虚词用法推断妙招一、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人教版高三必修),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湖南省浏阳市第九中学李淑辉邮编:4103252008.11.10一、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