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教案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6 21:39: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

三、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2、了解气候环境。地理环境

3、了解民俗民风。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3 教学设计:

一、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把它叫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4。青藏高原地处内陆,地势又特别高,气候干燥而寒冷,很多地方人迹罕见。那里冬季酷寒,夏季凉爽,有些地方长冬无夏。高原上有许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高原上空气洁净稀薄,阳光特别充足。高原古城拉萨,全年无雾,云彩又少,阳光灿烂,是著名的“日光城”。

一、饮食文化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

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淡而清香,略带点酸甜味儿。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钦料。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到藏族家作客,习惯请你喝酒是倒满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渴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奶品:西藏牧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奶品 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其他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其实,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即去水份,又保持鲜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拿下来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鲜美的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和物产全区各类天然草场面积有0.83亿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约占中国天然草场面积的26%,森林覆盖面积达632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5%,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耕地面积为22.15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0.18%,另有一定数量未开垦的后备资源。主要农区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矿藏,人称“聚宝盆”。这些宝贵资源,已得到开采利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平均径流总量约3590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30%。西藏的高等植物有5766多种。西藏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岩羊、獐子、鹿、豹、猴、老虎、熊、狐狸、狼、猞猁、水獭、雪猪、熊猫、雪鸡、马鸡、黄鸭、灰鸭、天鹅、沙鸥等。白唇鹿、野牦牛、金钱豹、其中被列为世界珍品的有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动物。过去高原上的交通运输主要靠的是牦牛,所以人们称它为“高原之舟”。

四、地方物产:工农牧渔业产品·名优土特产·藏药: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的主要产地。西宁毛是藏系羊的毛。历史上,青海羊毛都通过西宁畅销国内外,故有“西宁毛”之称。西宁毛纤维粗长、致密性好、富有弹性和韧性、拉力大(伸长力大)、光泽强、粗细均匀等优良特性,是织高级地毯、毛毯、长毛绒的不可缺少的上等原料。用西宁毛制成的地毯有立体感,回弹力强、经久耐用,在国际上被称为“象锦缎一样光彩夺目的轻浮雕”。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产于青海湖水系。青海湖鱼类资源蕴藏量5万吨,每年最大持续捕捞量4790吨。湟鱼除了肩部、殿部有少许不规则鳞片外,其余全身裸露无鳞。身体呈长形,侧扁,头锥状,无须;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瑰斑。耐寒冷、耐盐碱,一般栖息于水的中层,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缓慢,每十年长一斤。最大的湟鱼重量可达15余斤。全身除废弃物、卵子和腹腔黑膜有毒不能食用以外均能食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上等名贵珍稀鱼类。

五、交通发展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青藏高原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为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一神奇的地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青藏高原最深刻的变化所在。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材料]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中的第七课,本课要求掌握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以及黄......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定稿)

走上黄土高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形......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教案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 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七课复习教案一、构建体系二、考点梳理考点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亲情之爱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过程与方法:能以良......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黄土高坡教案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下载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