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级备课教案模板”。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过渡句: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渡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先后进行两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随堂检测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5.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6.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随堂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1. 熟读课文。2. 用钢笔描红。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出示教学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本次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3.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过渡句:想要更好地完成我们此次教学任务,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我们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完成本次上课内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二)、随堂检测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范读课文。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2.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3.教师总结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四、当堂训练 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我们的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过渡句:本节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5)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风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全文
(一)、自学指导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背诵塞下曲。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一、导入。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à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过渡句:想要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词。(1)自生字词。(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读。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句:接下来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一)、自学指导 1.教学第3自然段。(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2)自读第4自然段。(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过渡句: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本次课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2.自背,同座位互背。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3.体会萧伯纳宽广的胸怀,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交流讨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还知道了关于本课哪些问题?
4、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神态等,丰富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5、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自读感悟,感情读品味。(1)积累运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2)你理解这句话吗?在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为什么?
(3)积累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
(4)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生活中你觉得谁也会是你的老师?请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一本本生动的书籍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从书中我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生:我觉得大自然也是我的老师,因为通过观察各种云雷雨电,各种花草树木,就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和一些亲人也是我的老师,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我认为有些小动物也是我的小老师,因为它们的行动让我知道大家应该做好朋友才是最好的。
生: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喜爱的老师,因为它上面的好知识是那么得令人想看看。
生:我们的电脑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网上也能了解到一些更新更广的知识。
生:有时我觉得某些人的优秀表现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
6、小结:是呀,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你必将也会成会生活的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7、大地巨人教学目标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
第一课时教材说明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talk本部分主要教学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教师要注意How are you?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
第三单元学写童话故事写作内容:学写童话故事写作目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创编童话。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习作的兴趣......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
9、寓言两则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