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图形缩放教案_图形放大或缩小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23:16: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比例尺,图形缩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图形放大或缩小教案”。

一、激趣导入

1、直接揭示课题。

并进行课前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图形的缩放》,为了研究的需要,老师带了一张很特别的图片来,大家想不想看?

2、学习内容的准确定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一:

但因为图片很小远处学生无法看清。

问:看到什么?(近处的学生能够看清,请该部分学生回答,并适当调控学习气氛。)

提问:远处的同学要怎么样才能看清呢?(生答“放大”)

(2)初步感知“形状不变”。

出示图片二:

提问:看见了吗?有什么不对(引导学生从图片的观察抽象到对图形的观察)

这张照片原来是长方形的,放大后变成了正方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也跟着变了)

(3)明确探究基础:形状不变、大小变化。

出示图片三:按比放大的图片

问:现在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原来是长方形的,放大后依然是长方形的,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

指出:今天就是研究这种“形状不变而大小发生变化”的放大与缩小中的规律。【由观察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二、自主探究――图形按比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图形按比放大”。

为了便于大家集中注意力研究图形放大的规律,教师将照片反面贴于黑板。

师:现在是两个„„?(长方形)它们也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发生了变化)

提问:这其中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呢?你认为要研究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根据回答,在黑板上板书长和宽的数据,8cm、5cm、16cm、10cm。

(也有学生可能会说周长、面积,教师可将之板书下来,作为后续教学资源)

提问:观察图形与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吗?(先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回答预设:

(1)关于“2倍”。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图形长的2倍”,“放大后图形的宽是原来图形宽的2倍”。

追问:这里的“2倍”表示放大还是缩小呢?板书:放大

及时指导:新图形的长是旧图形的长的2倍,新图形的宽是旧图形的宽的2倍。

(2)关于“2:1”。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宽)与原来图形的长(宽)的比是2: 1”。

追问:都是“2:1”说明什么呢?(说明图形的形状不变。)板书:2:1的比

(3)将“2:1”与“比值2”联系。

提问:2:1的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放大2倍)

教师完成板书:2:1=2

(4)在前两者回答基础上揭示完整的表述语句:“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5)预设:学生如果说出“周长的比是2: 1” 及“面积的比是4: 1”,教师应及时的肯定,并引导学生适当理解“周长、面积的比”与“长与宽的比”是有联系的。(反向性理解安排在“拓展部分”教学。)

3、例举研究“放大与缩小的比”。

(1)学生举例:你能举出一些“表示图形放大”的比吗?(可以联系比、比值谈图形的放大)

这些比有什么特点?(比的前项比后项大)

你还能想到什么?(如果比的前项比后项小,表示图形按这个比缩小)

你能举出一些“表示图形缩小”的比吗?

(2)提问:如果将一个长方形按“1:2”缩小,长和宽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1/2)长和宽各是多少?(长 4cm、宽 2.5cm)

【数学教学就是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训练和提升,并且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学生的研究容易停留在表面,教师及时指导,让学生明白前项表示新图形的长度,后项表示旧图形的长度,感悟到前项大表示放大,前项小表示缩小。】

三、初步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进行操作。

教学画一画

(1)课件呈现,学生审题。

(2)在训练卡上完成操作,并在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反思: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变化。

四、综合拓展训练。

1、完成“练一练”。

2、拓展一:开放性操作训练

在方格图中“自定比”完成已有平行四边形的放大或缩小。

3、拓展二:“周长的比”及“面积的比”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会的?

(2)思维深度追踪: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指将图形的对应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时图形的周长、面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所学的是将一些相对规则的平面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如果是特殊的圆形呢?

今天所学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所在单元《比》有什么联系呢?

(一)求图上距离

1、还是在这幅图上,现在要标上区委,估计一下我校离区委直线距离有多远?(4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

①独立思考,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讨论。

②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③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注意方向。)

[评析:“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一练:

区委东北是我区闹市区——十村,已知区委和十村实际距离是2.5千米,在这图上应画多长?如何画?自己画画看。(课件演示)

3、画一画:

①请准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准确?)

②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

【教学过程】

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1、画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

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

(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

2、引入新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师: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考交流)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表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

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

师:现在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

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1、解决第2小题

师:同学们,笑笑按比例尺1:100画出了她家的平面图,他想带我们看看他的卧室,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先请大家量出他卧室长宽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吧?(课件)(1)

量出笑笑卧室的长和宽 师:你们量出了笑笑卧室长是?宽是?那你们算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长和宽吗和面积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并把你的解题思路写在练习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a :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b :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小结回顾

想一想,我们刚才在求笑笑卧室面积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图上距离,在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才能算出面积)

2、解决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汇报方法,然后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3、解决第4题

师:笑笑在设计图时还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

(课件出示在父母卧室的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1)分析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1)

学生交流想法。(2)

学生独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笑笑还为我们出了道难题,大家敢于应战吗?

4、解决第5题

(课件出示:笑笑的卧室长4米,画在图纸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反馈汇报。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图形的缩放》教学设计

《图形的缩放》教学设计 成安县向阳小学王晓旭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缩放,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图......

《图形的缩放》教学设计

《图形的缩放》教学设计 成安县向阳小学王晓旭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通过图形的缩放,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图......

图形的缩放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

《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范文

《图形的转动与缩放》说课稿范文一、分析教材《图形的转动与缩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画图软件第七课的内容。画图软件带......

下载比例尺,图形缩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例尺,图形缩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