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甲午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在动态出现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字幕中结束本课。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王汉国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自学探究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 _____ _____ _____。6、1895年率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首领是________
7、“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台湾归日本在《 》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 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探讨比较: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尝试性练习
小试身手,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A、慈禧太后
B、光绪帝
C、咸丰帝
D、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巩固性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2、《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3、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请你判断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评价李鸿章?
延伸与拓展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给台湾中学生写一封信,谈一下对今日台湾问题的看法。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
甲午战争简介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准备,利用英俄对抗的机遇.设置圈套制造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63吴洪健甲午中日海战惨败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1894年7月25日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
以"北洋水师苦战黄海大东沟,致远舰邓管带昨日殉国"为题的新闻1894年9月据XX报记者刘培源报道:昨日,在黄海大东沟,我大清北洋水军与日舰发生了一 场激烈的海战,我致远管带邓世......
甲午战争的整理与分析【内容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 到1895年4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