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论文_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8:27: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甲午战争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甲午战争的整理与分析

【内容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作为后人,应该好好回眸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为此,对甲午战争始末中日两国的情况分析与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的整理与分析就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甲午战争、政治、经济、军事、影响

一、甲午战争前的中国与日本的实力对比

1.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对比:

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仍旧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并且清政府的封建体制处于封建体制的衰落期,腐败不堪。

日本: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基本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较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各项管理制度都相对与清政府优秀 2.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对比:

清政府:总体国力来说,清王朝超过日本,洋务运动也为清王朝累计了一定的资本,但是清朝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日本: 经历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借助比较先进的近代财政系统,各项财政收入与清政府差距甚微,且日本重视工业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超过清政府(例: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等等)。3.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对比: 陆军方面

清政府:人数虽多,但是战斗力普遍低下,有作战能力的少之又少;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缺乏对现代战争的认识。

日本:步枪总体水平与清军相当,炮兵火力远胜于清军;而且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后的日本,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

海军方面

清政府:中国海军成军较早,到了后期缺乏投入与更新,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总体实力仍旧落后于日本。

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购买船只,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且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总体实力超过北洋海军。

二、甲午战争的结果

甲午战争于清政府的惨败和日本的完胜为结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以狂奔八百里的清军将领叶志超为首的贪生怕死的将领。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也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堕入更为深重干的苦难。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鼓舞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中国再无一刻安宁...三、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从政治体制上看:1895年的清政府仍然是封建专制的国家,国家的权利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权利的过度集中导致高层的决策具有盲目性,无法接受其他人的建议。相反的日本,经过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洗礼,日本成功的推翻了幕僚的统治,确定了君主专政的政权,这一种现代的政治制度,给予了日本新的活力,使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体制上,日本远远的把中国甩在了后面。2.从经济军事上看:清朝后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的经济中心,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美等国,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经济呈现出粗放型增长。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开始迅速腾飞。军事方面,中国落后的军事设备,武器,训练方法等无法与日本相比。3.求和派和顽固派的避战求和是中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本有还手之力,但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求和派的领导下,清政府消极抗战,无法做出应有的大国抵抗。清军的一部分将领贪生怕死避敌自保。平壤战役中清军阵亡两千人,几乎都是在逃跑时被打死的,而日军只死亡了一百八十余人。清军遗弃的武器有炮四十门、步枪一万余支。临逃走时,几乎都扔掉了武器。高级将领丢下的私产有金币十二箱(其中金块六十七块、金锭六十一个),砂金十四箱,大小包裹三十来个。清政府发给的军饷和大量银块,约十万两,叶志超也来不及运走了。而且,一些重要的机密电稿、文书等竟未做任何处理,弃之不顾。

四.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在已经是遍体磷伤得中国身上狠狠地划了一刀。《马关条约》的签订,巨额的赔款使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同时,中国的一些领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允许在华设厂和增开商埠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2.对日本的影响: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战策,甲午中日战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发动甲午战争,使得日本能够转移国内的一些矛盾,同时,签订《马关条约》对于日本来说是一极大的利好事情。两亿两白银的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同时又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的发展。3.对世界:甲午战争是一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较量。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现代制度的优越性,否定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

五.甲午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化

1.甲午战争以前,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通过商品输出和从中国掠夺原料、土特产的商业流通活动实现的。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在前一时期控制中国海关、对外贸易、国际汇兑与航运基础上,又凭投资产业特权,从商品的生产领域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市场,完成了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第一步,外国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内部的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成分。中国的贸易和商业严重半殖民地化。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侵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战后,清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人们对清政府的腐败更加深恶痛觉,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摇摇欲坠。3.甲午战争的失败从另一方面看是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标榜着“自强求富”,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战后的中国,一些开明人士日益认识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性,中国的近代化从这方面而言是进一步发展的。

六.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明清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于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从唐朝开始就向我们学习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学习西方,逐步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中国被挨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在当今世界,唯有发展好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弱国无外交。清政府一心希望着西方列强的干涉,使日本退兵投降。但这并不现实。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不会更不可能帮助清政府。当今社会是一个一超多强的世界,我们一方面要搞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忘记曾经帮助新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百花齐放的政策很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3.世界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战争使人们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尽管在当今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但是小规模的战争仍不断,每天都有人因为战争而失去生命。毛主席曾说我们是第三世界的国家,我们不与其他国家争霸。所以,珍惜世界的和平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后代。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白寿彝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甲午战争》 陈舜臣著

重庆出版社。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简介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准备,利用英俄对抗的机遇.设置圈套制造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

甲午战争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63吴洪健甲午中日海战惨败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1894年7月25日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

甲午战争新闻

以"北洋水师苦战黄海大东沟,致远舰邓管带昨日殉国"为题的新闻1894年9月据XX报记者刘培源报道:昨日,在黄海大东沟,我大清北洋水军与日舰发生了一 场激烈的海战,我致远管带邓世......

《甲午战争》读后感

《甲午战争》读后感在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让人悲愤的事件。1894年发生在威海卫、刘公岛一带的甲午海战就是一段令中华子孙痛心疾首......

《甲午战争》观后感

《甲午战争》观后感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

下载甲午战争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甲午战争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