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板书课题)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人不同人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二.简介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具体点说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3.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4.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全诗。
四.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明确: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五.课后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李白的诗歌名篇。
2.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行路难》中任选一首,试与《将进酒》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加以比较,写一段鉴赏短文。
将进酒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qiāng)
呼儿将出(jiāng)领(jiāng)B.馔玉(zhuàn)编撰(zuǎn)
纂辑(cuàn)C.欢谑(xuè)
虐杀(nüè)病(nüè)D.烹饪(pēn)
享受(xiǎng)
通(hēng)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陈,时间久远的。宴,宴会)
斗酒十千恣观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陈王/昔时/宴平乐 D.与尔/同销/万古愁 4.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5.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则是内核。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至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6.补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2)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4)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将进酒》回答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9.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10.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谈谈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二)(8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11.内容: 12.表达形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①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②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③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④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⑤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⑦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遇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13.对“李白思想”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B.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兼有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C.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使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D.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使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14.对标有序号的7句话之间的关系,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15.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对直接原因的分析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A.思想体系过于博杂。B.政治上碌碌无为,惨遭失败。C.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D.热爱诗歌创作且具有天赋才情。16.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是造成李白政治悲剧的全部原因。B.李白试图走一条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道路。
C.李白在政治上失败后,热情有所转移,写出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D.本文的重点在于阐述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C 5.D
6.①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 ③惟有饮者留其名 ④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一)7.长句开篇,起势突兀,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挟天风海雨之势,倾泻笔端,渲染出诗歌强烈的抒情意味;“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的手法来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感情由高昂转为低回,为下文“劝酒”铺垫。
8.表现了诗人渴望施展胸中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
9.诗人酒酣之际,加入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十分真切。这时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简直忘了是在写诗。
10.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可参看《月下独酌》《襄阳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篇目,各抒己见。
(二)11.内容同:鄙视权贵。异:前者低沉、消极;后者对精神追求,富有昂扬之气。
12.表述形式异: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指“权贵”,直白。
(三)13.A 14.C 15.B 16.A
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2)背诵全诗。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新课导入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
编号15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劳燕翔 审核人李碧玲 包科领导 郑文斌 日期 2009-5-21《将进酒》教案【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
《将进酒》教案【摘要】本文对《将进酒》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将进酒》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