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教学过程】: 导课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接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将新疆打造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主力军和排头兵。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其区域范围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习近平主席还自豪地称自己的家乡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上,那么,古丝绸之路究竟起于何地?新疆究竟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何种地位,古丝绸之路又对世界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天,就让老师当一回导游,带着大家进行一场古丝绸之路之旅。第一站 敦煌
我们的旅行团从长安出发,首先进入了河西走廊,看,列车两面掠过的是位于河西走廊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祁连山,似隐似现。一座座山,一片片林,都被雪包裹着,在巍峨之中显出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见超逸。伴着雪山美景,我们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敦煌。我们参观了敦煌莫高窟,这里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内容非常丰富。其壁画主要以宗教主题为主,因此较多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在繁多的壁画中,我们注意到一幅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现在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两段的内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区?(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2.当时,西域是怎样的社会情况?(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3.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他们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经常对西汉进行侵扰,给西汉北部边境地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打算大规模军事反击。西域诸国中,有一个大月氏,被匈奴击败,逃向西方,不仅如此匈奴王还用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想报复匈奴,却苦于找不到盟友一起对抗,汉武帝听说后,打算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招募使者出使西域,便有了壁画上的这一幕。第二站 楼兰
继续旅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若羌县境内。楼兰古城所在地在历史上曾受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赐,形成了一片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可惜现今这里的大部分已被无情的流沙所淹没,只流传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其中就有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西汉时期的西域,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路途中究竟遭遇了什么? 历史剧表演:
历史老人: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张骞:是啊。
匈奴士兵:快看,前面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历史老人: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匈奴士兵:跪下!
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 张骞:我们是汉朝使臣,并不是奸细。单于: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
张骞:我们是汉朝的百姓,岂能投降于你? 单于大怒: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历史老人:匈奴每天逼迫张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是张骞始终不屈服。就这样过了10年。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
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我们赶紧逃跑吧。
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里走呢?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历史老人:张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旧没有能说服国王,只好返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内讧,才逃回汉朝,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26年了。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一人。
从张骞身上,你可以学习到哪些品质?(有胆量、有恒心,爱国)穿越时空,我们了解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遭遇,现在就请同学们通过这张表格来总结一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不是一无所获呢?(不是)事实上,张骞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这些国家想要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并且熟悉了西域的地理、风土和人情,为第二次出使西域奠定基础。于是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咱们来一起读一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时,汉朝已经基本控制了西域地区。张骞一行300多人,携带数以万计的牛羊和大量金币丝帛等丰厚礼品,再次西行。四年后,乌孙的使者带着礼物随张骞回到长安答谢汉朝。他派遣的副使相继出使到大宛(yuān)、康居(qú)、大月氏、大夏、安息、身(yuān)毒等国。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对汉朝和西域的影响如何?张骞出使西域后,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汗血宝马等特产陆续传入中原地区,与此同时,中原向西域地区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把铸铁、凿井挖渠的技术传到西域,咱们今天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就是这时传入的。除此之外,乌孙国以良马千匹作为聘礼,要求与汉朝联姻,汉武帝欣然接受,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细君公主死后,汉朝又将解忧公主嫁给又一位乌孙王。提起解忧公主对于咱们新疆人来说就并不陌生了。解忧公主十七八岁就嫁到乌孙,她的长子后来继承王位。解忧公主在西域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历尽沧桑,到年老时申请回到长安。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回到长安两年后就去世了。
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现在咱们来看一张地图,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新疆地区划入版图)为了加强西域地区的统治,汉朝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咱们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第三站 疏勒
列车继续行驶,接下来,咱们来到了第三站疏勒。疏勒位于今天新疆喀什,突厥语疏勒是“有水”之意,因疏勒水草丰茂,故得此名。漫游古城,我们进入了一家丝绸店铺。这家丝绸店铺的老板向我们炫耀:店里有一种丝绸——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公元前1世纪)曾经穿过这种丝绸做的衣服。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中国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丝绸之路)
同学们说的很对,就是这条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带到大秦也就是后来的罗马帝国的,那么这条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这条道路究竟如何延续的?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熟悉地图,然后我请勇敢的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解这条道路是怎么走的。(首先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后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条道路。南边经鄯善、于田,越过葱岭经过大月氏、安息到达欧洲的罗马帝国即大秦。出阳关后,北边这条道路经疏勒到达大宛等中亚国家)同学们的地理知识真是好的没话说,老师的水平可能都不如大家呢。老师现在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丝绸之路可以简化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地区,进而穿越西亚抵达欧洲。
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常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的交通要道,这条海上要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物品。老师想再请一位同学,结合课本84页的内容,根据老师屏幕上这张地图给同学们指一指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传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第四站 安息帝国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安息帝国(今伊朗)。这里买卖贸易繁盛,其中有一个商人,世代为商,他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祖辈的故事„„
通过这些讲述,我们想一想丝绸之路究竟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安息帝国坐落在大秦(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之间,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了商贸中心,我的家族世代经商,祖辈就是远近闻名的商人。我的祖辈们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把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瓷器、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贩卖的同时,把欧洲的羊毛制品,珊瑚、玻璃等贩卖回东方,据说利润相当不错!
好,读完了这段讲述,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丝绸之路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影响?(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要道,使东方和西方的贸易往来更为便利,加速了东西方经济交往)
在丝绸之路往来的贸易中,我的祖辈们在古代中国学会了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等技术,听说还教会了欧洲人呢!我的祖辈们还把欧洲先进的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的知识翻译成阿拉伯文,通过丝绸之路带去了东方,传播了科学技术。
读完这段讲述呢?(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得以传播,有利于文化交流)
与大秦(罗马帝国)人做生意的过程中,我的祖辈们接触到了大秦人信奉的基督教,于是便有一些人改信奉基督教。据说他们还曾作为基督教使团出使古代中国,甚至带动了当地一批人信奉基督教,当地的基督教团体还竖立了一块石碑取名《大秦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流行碑》。古代中国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这些教派的著作经过翻译,也被我的祖辈们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带去了欧洲。
这段讲述,告诉我们丝绸之路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东西方的宗教信仰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有利于宗教文明的发展)
经过以上的讲述,现在老师请大家六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丝绸之路的影响如何? 丝绸之路的影响:
1.商品贸易的生命走廊 2.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 3.宗教交流的文明纽带
总之,丝绸之路是古代历史上一条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
想一想,“丝绸之路”还可以称作什么?
(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经济之路„„)
总结: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重游了一遍古代丝绸之路,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咱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天的古丝绸之路的旅行,你收获了哪些历史知识?(„„)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2.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进行了一场古丝绸之路的旅行,旅行中,我们了解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此后,在张骞出使西域线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今天重游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3.最后一点时间,咱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通过这段视频来重温今天的旅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
班超出使西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课时)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汉光武兰台令史班彪之子,《汉书》作者班固之弟。幼有大志,不修小节。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广涉书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