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_12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1:06: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2桂花雨第二课时”。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化乐”;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自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桂花雨》。

2、课文开头第一句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通过上节课对第一小节的学习,谁能用原文说一说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

二、感受桂花香

1、指名回答(出示)指名朗读。齐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桂花那令人的沉醉的芳香。桂花香(板书)

2、课文中还有哪两句也具体描写了桂花之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出示句子: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浸”是物体泡在液体里的意思,(出示图片)你觉得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写出了桂花香味的无处不在、浓郁持久。)可见,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3、朗读时,如果谁能把两个浸字读好,就能让我们陶醉在浓浓的花香之中。指名读。齐读。

三、享受摇花乐

1、课文除了写桂花的香味迷人,最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情?(板书:摇桂花)。

2、对于“摇桂花”这件事情,你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记在纸上。(如:为什么要摇桂花?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桂花摇落以后,能做什么?)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与摇桂花有关的事情呢?(2、3、4)

3、同学们,仔细得读一读这3个自然段,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用直线划出来,在下面写上相对应的序号。同时在有所感悟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1)为什么要摇桂花?

(出示)指名回答,请用原文回答。(出示原文)齐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很乐意摇桂花?指名回答(出示)。板书:我(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

②哪两个字词尤其让你感受了到作者的急切?(老是、缠)你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吗? a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b这里带有疑问的语气,作者却用了感叹号,是不是用错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c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1——2人)指名读。齐读。(2)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出示)指名回答。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摇桂花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板书:乐)哪几个词语尤其让你感受到作者的乐。(帮着、使劲)

你们觉得摇桂花时的情景美吗?那它美在哪儿呢?此时你仿佛看到桂花如何呢?(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 了下来。)

平淡简单的几个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落得她头上、颈上、身上都是桂花

指导朗读(重音:乐,使劲)。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种快乐的情境。谁来读,齐读。

4、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乐?(出示)(1)这句话中哪个字尤其让你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快乐?

是啊!后面连续有三个感叹号,说明作者兴奋之极,快乐之极。你能把作者的这种快乐喊出来吗?(1—2人喊)

(2)你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桂花的香、桂花雨的美。)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通过朗读把桂花雨的香和美读出来。

(3)这么香,这么美的桂花雨是作者期盼已久的,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也感受到了沐浴在桂花雨中的无比快乐。

5、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乐在其中吗?还有谁?(妈妈、爸爸)对呀!摇花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板书:全家)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快乐?

母亲:洗净(说明母亲非常珍惜桂花,怕弄脏了它。)为什么是“撮一点”,而不是“抓一把”呢?(一说明桂花香味特别浓,一点就够了;二说明母亲特别喜欢和珍爱它。)母亲忙活了一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闻一闻迷人的桂花香,心里一定乐滋滋的。

父亲: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是什么意思?(父亲产生了写诗的兴致,随口便可吟诗一首,真可谓自得其乐啊。)

谁能把父亲的这首诗来读一读(出示)。指名读。

如果能加了题目,就更像一首诗了,谁来加一下?(桂花雨)出示。

父亲不但自得其乐地写了这首诗,诗中也句句同样洋溢着浓浓的欢乐之情。比如第一句“乐在香风”(出示),第二句呢?(乐在丰年)第三句呢?(乐在摇花)第二句呢?(乐在梦甜)

6、多么其乐融融的和谐场面,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诗意情景啊。这一切,全是拜“桂花雨”所赐。让我们一起来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吧!

7、那么桂花摇落以后,能做什么?(找出原文答案。)

是的,可以做桂花茶、桂花卤和桂花糕。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可以用父亲的一句诗来形容吗?(竞收桂子庆丰年。)令全村人感受到了(丰收之乐)板书:全村 质疑:桂花开在金秋,为什么作者却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出示)(因为做成了桂花茶、桂花卤和桂花糕,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口齿留香,弥久不散。所以全村人其乐无穷。)所以作者说,读——

四、体悟思乡情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我带来了童年快乐,给一家人带来了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了丰收之乐。当作者到外地回来时,总不忘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出示)读— 母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母亲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指名回答。

好!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背井离乡。是外地的同学站起来?你觉得家乡好,还是苏州好?觉得家乡好的学生继续站着。我们苏州人杰地灵、生活富裕。不好,你们父母为什么带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肯定比你们家乡好啊。现在同意我的观点,觉得苏州好的同学坐下去。

你们还是监守阵地。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你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理由令人信服。是啊,家乡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份感情。好!我们再来看作者母亲的这句话,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啊,母亲对家乡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母亲常常说,读—— 桂花还是故乡的香(出示)。这个香实际上就是对家乡感情的深,感情的浓。仿照这样的句式(出示):_____________还是故乡的______________。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写一句,或几句。交流。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台湾,期间她的父母相继去世。但她始终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没能如愿回来看一看自己的母亲。大家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思乡情)

大家闻桂花时,香气浓浓;摇桂花时,全家其乐融融;送桂花时,作者思乡切切。所以作者说,读(出示)。

五、拓展阅读

这种思乡情在作者琦君心中愈积愈多,越荡越浓,就凝结成了一种乡愁。在作品《烟愁》的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其实,这种思乡的情愫在作者许多作品中俯拾皆是。课后,就让我们走进琦君的童年,走进她的思乡系列。

六、课后作业:

阅读琦君的思乡系列作品之一二。如《烟愁》、《月光饼》、《乡思》、《水是故乡甜》等。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学习......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

桂花雨第二课时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雨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有感读课文。2、品读文本语言,借助媒体,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

12 桂花雨 第二课时

12.桂花雨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默写课后词语二、精读感悟。 品读“桂花雨”之“乐”。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

下载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