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桂花雨说课稿第二课时”。
《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
好!我是
号考生,我叫,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接受各位老师的考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桂花雨》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其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方面做阐述。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表达出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体会文中重点句。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情景教学法。我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
3、以读代讲法: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四、说学法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我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1、质疑探究法。我以“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
2、读、思、议、想、练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作者那么喜欢桂花,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那么到底作者的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那阵阵的桂花雨纷纷落下时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好,这一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分享那落英缤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谈话复习导入,以旧知引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3——6自然段
首先,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摇花乐的有关句子。
然后集体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哪一个问题,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交流的要点有:
1、指名读有关摇花乐的句子与学生一起评议。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说边表演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欢乐。
接着,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下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再让学生美美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重视以读促理解,让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
接着,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接下来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最后抽学生读第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2、拓展练习,这也是课后作业。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谈板书
11、桂花雨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以上是我就《桂花雨》第二课时所谈的教学构想,如果能有机会亲自实践,我将时时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捕捉课堂生成,将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我的课堂增资添彩。总之,力争做到:每一堂课,上的永远比说得好。谢谢!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有感读课文。2、品读文本语言,借助媒体,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
12.桂花雨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默写课后词语二、精读感悟。 品读“桂花雨”之“乐”。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学习......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