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蜀相教案百度文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找诗眼,分析关键字词,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基本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把握重点词语“自”“空”,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二)难点:掌握“自”“空”的妙处,了解诸葛亮的功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写什么)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
(感情基调:悲伤感慨)(板书:《蜀相》)(三)课文赏析
首联——远景
问题:首联对丞相祠堂所在地的描写“柏森森”有什么用意? 《蜀相》教学教案 一,“柏森森”要多少年才能形成“森森”的规模啊,显示出了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森森”又写出了寂寞荒凉之感。
二、“柏森森“有表现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烘托出诸葛亮如松柏一般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板书(柏森森)
问题:首联中“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能不能改为“访”为什么?
访——拜访,有空的时候去找找朋友聊聊天,非常的闲适,与作者当时的心境不符。作者当时避难到成都,专程去武侯祠瞻仰诸葛亮。“寻”——有目的的行为,含有急切的心情,与作者当时心境一致,表现了作者急迫的去瞻仰武侯祠的心情。
——“诗眼” 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字词。板书:寻
颔联——近景
问题:颔联哪两个字是诗眼,是分析这两字的妙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自——春草自绿,无人赏 空——黄鹂好音,无知音
春草翠绿,一片生机,婉转鸟鸣,悦耳动听,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幽静寂寞凄凉——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先贤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没有知音,只能通过怀古,悼念先贤来抒发感情。
联想比较: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加深“以动衬静”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板书:自 空
颈联——述史
问题:颈联写了诸葛亮的哪些功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上联
“三顾”——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
“天下计”——“隆中策”直接表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下联
“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
“老臣心”——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使用的表现手法——用典,表达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更加表现了杜甫对诸葛亮得遇名主,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羡慕,和对“明主贤臣”的向往。
尾联——抒情
问题:这两句诗写了诸葛亮哪些功绩,表达了什么感情?
诸葛亮功绩:六出祁山 东和孙吴 收东西二川(先占西川刘璋的地盘,又夺东川张鲁的地盘)七擒孟获
北拒曹魏 巧布八阵图
出师未捷——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眼看就要成功,后主刘禅被谗言蒙蔽担心诸葛亮拥兵造反,召他回朝,失去了一统中原的好时机。致使到死也没有完成一统中原的壮志。表达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痛之情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诗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板书:
诸葛亮与杜甫人生际遇对比
诸葛亮
杜甫
蜀相
立志为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科考失利,求官无门 被君王信任,一展雄才 被君王猜忌,无路请缨
忠贞不二,鞠躬尽瘁 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出师未捷,千古留憾 梦想破灭,泪满衣襟
问题: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找诗眼,还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等反衬手法,以及用典的表现手法。体会到了诸葛亮和杜甫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悲痛之情,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让我们铭记他们的遗愿,奋发向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业
1、对比分析陆游的《书愤》,找出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2、背诵默写《蜀相》
板书: 《蜀相》 首联——远景
颔联——近景 →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
自——春草自绿,无人赏 空——黄鹂好音,无知音
颈联——抒怀 →用典
尾联——抒怀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诸葛亮 杜甫
蜀相
立志为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科考失利,求官无门
被君王信任,一展雄才 被君王猜忌,无路请缨
忠贞不二,鞠躬尽瘁 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出师未捷,千古留憾
梦想破灭,泪满衣襟
蜀相 杜甫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来欣赏作品。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
蜀相 杜甫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来欣赏作品。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
《蜀相》教学案例一、课前背诵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杜甫诗三首》二、复习导入三、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杜甫的一首名诗《蜀相》。首先看题目“蜀......
《蜀相》教案三维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
蜀 相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