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把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自学掌握生字词
4、教师备课及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知亲人
师:同学们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么?
生:知道
师:那有谁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不知道
师: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是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原本是朝鲜与韩国两个民族之间的内战,后面美国加入韩国的阵营,同学们要知道,朝鲜跟美国相比,不过是螳臂挡车,可是假如朝鲜一旦被美国拿下,那么美国必将把它做为军事基地,朝鲜也会成为美国侵略亚洲的一块跳板,所以当时毛主席就预见了这个前景,由此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师: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是壮烈的,其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战士,例如:邱少云、黄继光等,1958年,抗美援朝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当年依依惜别的人群当中,回顾当年志愿军同志与朝鲜人民离别的场景。(板书:再见了,亲人)
二、学习全文,感受亲情
师:我们这篇课文的名字叫做《再见了,亲人》,请大家快速阅读1~3自然段,想想课文中
谁把谁称做亲人?
生:(快速阅读1~3自然段,然后回答。)(志愿军把大娘、小金华、大嫂称为亲人。)
(板书:志愿军,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呢?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生:轻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生1: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非常好。
师:能不能更具体一点?
生2: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情谊深厚。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去救侦察员,大
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嗯,总结得很好,那么,她们为了亲人志愿军,又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
(板书: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
生:大娘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母亲,大嫂失去了双腿。
(板书:失去小孙孙,失去母亲,失去双腿)
师:原来,朝鲜的亲人们为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那么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朝鲜人民对志愿
军战士情谊深厚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1自然段,画记让你感动的句子。
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笔画出感动的地方。
师:指名读,并进行指导,让学生读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厚情谊。
PPT: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
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哦,原来XX同学最喜欢这一句,这句话当中,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
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雪中送炭在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
关头,朝鲜阿妈妮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
师:嗯,说得很好,我们看到这句话“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顶、冒、穿、送,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作者把硝烟中大娘勇敢坚毅的身影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一位身躯佝偻的大娘,头顶打糕,在炮火中前行,她的耳边,不断响起炮弹爆炸的声音,她的衣袂,已经沾染上硝烟的气息和厚重的尘土,可她毫不畏惧,毫不犹豫,依然勇往直前。
师:大娘除了为志愿军送打糕,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生:„„
(出示课件:“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
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唯一的亲人失去了,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唯一的亲人,会怎样?
生:会伤心、痛苦、悲痛欲绝,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师: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我们可以稍微了解到大娘当时的心情。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救伤
员,从这一系列的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娘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对志愿军很好,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
师:抗美援朝,当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去保卫了他们的国家,大娘又来保护我们的志愿军,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爱,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啊。
师:假如你是在战场上吃过大娘送的打糕的战士,或是被大娘救的那个伤员,你对大娘会怀
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分别在即,你想对大娘说什么呢?
生:感激,尊敬„„想对大娘说,谢谢您,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师:好,这是XX同学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感激、尊敬、感动的心情来读一读此
时此刻课文里志愿军想说的话好不好?谁愿意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带感情读第一自然段,然后一一评价指导。
师:小金花与大嫂的哪些事情让同学们感动?谁来说一说?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噩耗:极度不好的消息,一般都是指死讯。
同归于尽:说明小金花的妈妈在被敌人发现而且难以脱身之后,选择拉响手
榴弹,结束了自己和敌人的生命。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
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同学们可以从句子的语气当中清楚的感觉到,反问句的感情远比陈述句强烈,这样深厚的情谊,只有反问句才能表达出其中之一二啊。
(3)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情比天高,比海深,可是在今天,战争结
束,志愿军就要离开这群曾经患难与共可亲可敬的亲人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只能埋藏在记忆里。这个时刻,谁愿意来当志愿军,跟小金花说一说离别的话?谁又愿意来跟大嫂道个别呢?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第二三自然段】
(4)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的主要部分,送别的人那么多,可是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三
个人,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
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
3.创设情境引读。
(1)师: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
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师: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战
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
生: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
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师: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
手,大声呼喊着――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
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生齐读4-6自然段。
(5)朝鲜人民虽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他们不是亲人,胜
似亲人,中朝两国之间的友谊是他们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
师:为了我们的志愿军,大娘失去了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为了我们,付出的是血的代价。这深情厚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板书:情比山高,比海深)
师:而现在,志愿军们将要离开朝鲜的亲人们回归祖国,这该是多么难过与不舍啊。请同学
们用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4~6自然段。
生:齐读第4——6自然段。
师:中朝人民在并肩作战中患难与共,亲如一家。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凝成了那比山还高,比
海还深的情谊。在第4~6自然段中通过志愿军战士的呼喊,体现出中朝人民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志愿军战士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上到这儿了,课后同学们要完成相应的练习。
板书:送打糕
大娘{失去小孙孙
救伤员
志愿军亲人小金花:救侦察员失去母亲情比山高,比海深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再见了,亲人》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课前......
《再见了,亲人》教案《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8页71执教教师:杨全琴学校:巴楚二小一、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
《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沙溪乡民族小学杨苗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