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_针灸学重点总结资料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9 07:41: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针灸学重点总结资料”。

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十五络脉 十二经筋 主要腧穴

1、手太阴肺经

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尺泽(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鱼际(荥穴)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少商(井穴)

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 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商阳(井穴)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合谷(原穴)

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 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曲池(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臂臑

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 迎香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主治:局部病证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 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天枢(大肠之募穴)

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妇科病。归来

脐中下4圤,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小腹痛,疝气;妇科病。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主治:胃肠病;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丰隆(络穴)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腹胀,便秘;下肢痿痹。内庭(荥穴)

足背第2、3趾间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五官热性病;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4、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 隐白(井穴)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出血证;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泄。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脾胃肠腑病;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泌尿系统病;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阴陵泉(合穴)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膝痛。血海

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主治: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5、手少阴心经

心,胸病;神志病 少海(合穴)

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心病,神志病;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肘臂病。通里(络穴)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 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阴郄(郄穴)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主治: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等血证。神门(原穴,输穴)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与神志病;高血压;胸胁痛。少冲(井穴)

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热病;心及神志病;胸胁痛。

6、手太阳小肠经

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 少泽(井穴)

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头项强痛,腰背、手痛 养老(郄穴)

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损伤;气喘。听宫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取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7、足太阳膀胱经

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神志病 睛明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主治: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主治:眼部疾病;呃逆。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鼻塞;癫狂痫;热病 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肺疾;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心俞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心与神志病;咳嗽,吐血;盗汗;遗精。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目疾;癫狂痫;脊背痛。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肾虚病证;泌尿生殖系统病;妇科病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腰腿痛;胃肠病证。次髎

第2骶后孔中 主治:妇科病;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腘横纹中点。主治: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承山

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点。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昆仑(经穴)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肿痛;癫痫;滞产。申脉(八脉交会穴能于阳蹻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腰腿酸痛。至阴(井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8、足少阴肾经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病、舌病。涌泉(井穴)

足底前1/3凹陷处。

主治:急症及神志病;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咳 血、咽喉肿痛、喉痹肺系病;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太溪(输穴,原穴)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主治: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肺部病;腰脊痛,下肢厥冷;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月经不调。照海(八脉交会穴能于阴蹻脉)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失眠,癫痫;五官热性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癃闭。复溜(经穴)

太溪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主治:水肿,汗证;腹胀腹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阴谷(合穴)

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膝股内痛

9、手厥阴心包经

心、心包、胸、胃病,神志病 曲泽(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主治:心系病;热性胃病;暑热病;肘臂挛痛。郄门(郄穴)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胸病;呕血,咳血;疔疮;癫痫。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能于阴维脉)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疾;胃腑病;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眩晕 劳宫(荥穴)

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主治:中风昏迷、中暑;神志病;口疮,口臭;鹅掌风。

10、手少阳三焦经

头、目上、耳、颊、咽喉病;胸胁病,热病 中渚(输穴)

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于于阳维脉)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主治:热病;头面五官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支沟(经穴)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热病 肩髎

肩峰后下方,止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丝竹空

眉梢的凹陷处。主治: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

11、足少阳胆经

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胸胁病 听会

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主治:前头痛;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等。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余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主治:内风、外风所致的病证。颈项强痛。环跳

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风疹。风市

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遍身瘙痒。阳陵泉(合穴)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 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髓海不足证;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丘墟(原穴)

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肿痛;月经不调,乳痈,瘰疬。

12、足厥阴肝经

肝、胆、脾、胃病证,妇科、少腹、前阴病证 大敦(井穴)

足大趾外侧跟上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月经病及前阴病;癫痫,善寐。行间(荥穴)

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妇科经带病;阴中痛,疝气;遗尿,癃闭,五淋等;胸胁满痛。

太冲(输穴,原穴)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肝经风热病;妇科经带病;肝胃病;遗尿,癃闭;下肢痿痹,足跗肿痛。期门(肝之募穴)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奔豚气;乳痈。

13、督脉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男科病证;腰骶痛,下肢痿痹 大椎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外感病;骨蒸潮热;神志病;项强脊痛;风疹,痤疮。哑门

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暴喑,舌缓不语;癫狂痫,癔病;头痛,颈项强痛。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主治:神志病;头风,头痛,眩晕耳鸣;下陷性病证。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癫狂痫,失眠,惊悸;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主治:急危重证;神志病;面鼻口部病;闪挫腰痛。

14、任脉

腹、脘、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中极(膀胱之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主治:泌尿系病;男科病;妇科病。关元(小肠之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元气虚损证;少腹痛,疝气;肠腑病;泌尿系病;男科妇科病。气海(肓之原穴)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气虚病证;肠腑病;疝气;妇科男科病;泌尿病 神阙

脐窝中央。主治:元阳暴脱;肠腑病;水肿,小便不利。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主治:脾胃病;黄疸;癫狂,脏躁。膻中(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噎膈、呃逆;乳少、乳痈、乳癖 廉泉

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凹陷处。主治: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喉痹、口舌生疮等承浆

颏唇沟的正中凹陷。主治:口眼歪斜,齿龈肿痛,流涎等;暴喑,癫狂。第四单元 临床治疗

(一)、头痛

1、外感头痛

选经: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 主穴:百会 列缺 太阳 风池 配穴:风寒:风门 风热:大椎 曲池 风湿:阴陵泉

阳明经痛:印堂 攒竹 合谷 内庭 太阳经痛:天柱 后溪 申脉 少阳经痛:率谷 外关 足临泣 厥阴经痛:四神聪 太冲 内关

2、内伤头痛

(1)实证:

选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 主穴: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阳亢:太冲 太溪 侠溪 痰浊:阴陵泉 丰隆 太阳

瘀血:阿是穴 血海 膈俞 内关

(2)虚证:

选经: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 主穴: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血虚: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虚:肾俞太溪 悬钟

(二)落枕

选经: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 主穴:阿是穴 外劳宫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风寒:风池 合谷 气血瘀滞:内关 阿是穴

肩痛:肩髃 外关 背痛:肩外俞 天宗

(三)漏肩风

选经:阿是穴,手三阳经 主穴: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 手太阳经证:后溪 手少阳经证:外关

外邪:合谷 气滞血瘀:内关 膈俞 气血两虚:足三里 气海

(四)腰痛

选经:阿是穴 主穴:阿是穴 委中 大肠俞 配穴:寒湿:腰阳关 瘀血:膈俞 督脉病:后溪 足太阳经:申脉

(五)痹证

选经:局部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 血海 痛痹:肾俞 关元 着痹:阴陵泉 足三里 热痹:大椎 曲池 内科病

(一)中风

1、中经络

选经:手厥阴经,督脉,足太阴 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2、中脏腑

选经:手厥阴经,督脉

主穴:内关 水沟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 太冲 合谷 脱证:关元 气海 神阙

(二)眩晕

1、实证

选经:足少阳经,手足厥阴经,督脉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行间 侠溪 太溪 痰湿中阻:头维 丰隆 中脘 阴陵泉

2、虚证

选经:足少阳经,背俞穴,督脉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气血虚:气海 脾俞 胃俞 肾精亏虚:太溪 悬钟 三阴交

(三)面瘫

选经: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 主穴: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风寒:风池 风热:曲池 恢复期:足三里

(四)不寐

选经: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督脉 主穴: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安眠 配穴:肝火扰心:行间 侠溪 痰热内扰:丰隆 内庭 曲池

心脾两虚:心俞 脾俞 足三里 心胆气虚:丘墟 心俞 内关

心肾不交:太溪 水泉 心俞 脾俞 脾胃不和:太白 公孙 内关 足三里

(五)感冒

选经:手太阴,手阳明,督脉 主穴: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风寒:风门 肺俞 风热:曲池 尺泽 鱼际

(六)胃痛

选经:足阳明经,手厥阴经,募穴 主穴:足三里 内关 中脘

配穴:寒证:胃俞 饮停:下脘 梁门 肝气犯胃:太冲 气滞血瘀:膈俞

脾胃虚寒:气涨 关元 脾俞 胃俞 胃阴不足:三阴交 内庭

针灸学重点总结

针灸学针灸学是一种以中国以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止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 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

针灸学重点总结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

针灸学考试重点总结

1.《针经》是指《灵枢》2.王惟一的著作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足臂十一炙经》《阴阳十一脉炙经》4.三大总结:《灵枢》又称为〈针经〉,魏晋.皇莆谧〈针灸......

针灸学重点知识(推荐)

针灸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下载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