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期末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清洁生产审核: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算及符合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2、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3、区域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5、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判断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和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填空
1、环境影响的类型:①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②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③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2、土壤污染影响的类型: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制定区域环境规划、区域开发活动详细规划以前进行。
4、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污染承受能力指标
5、污染源调查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点面结合的方法
6、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
7、饱和溶解氧的公式DO=1.117×10 e
-6[1746.5/(T+273.15)]
p(O2)
8、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指令约束下的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总量控制
9、“一地”: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三域”: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规划
10、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11、(1)环评工程师资格什么时候实施?2004年4月1日
(2)资格审查制
12、综合性标准与行业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优先执行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13、国家标准按性质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4、受委托....15、清洁成产审核的目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2012年7月1日修订实施。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改委和环保部于2004年8月颁布。2004年10月1日实施
17、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
18、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
19、环境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三、选择
四、简答
1、噪声防治对策 答:(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②改革工艺和操作
方法③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①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
感区 ②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 ③合理布局噪声敏感
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 ④采取
声学控制措施
(3)通过评价提出的各项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
2、大气环评中点源调查的重要内容
答: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 ,t/h ,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
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3、如何使清洁生产在企业中长期有效推行
答:①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②加强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
③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④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4、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答:①弄清问题 ②环境功能的分析 ③确定环境破坏程度与环
境功能危害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 ④弄清各种对策方案
改善环境的程度 ⑤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 ⑥
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
5、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分几个阶段几个步骤
答:①策划和组织 ②预评估 ③评估 ④方案产生和筛选
⑤可行性分析 ⑥方案实施 ⑦持续清洁生产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5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答:
1.(1)总论(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6.社会环境预测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公众参与11.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
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20平方公里。(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生态影响导则》可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
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案例
二、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粘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答:
1.下游生产(工业、农业、灌溉)用(供)水需求。
下游河道生态(或水生生态)用水需求。
下游河道环境(或纳污、自净能力)用水需求。
2.水库富营养化(水质改变)原因:支流来水中总磷或总氮浓度较高或水文情势发生改变(急流态转变为缓流态)等。
水库水温分层(或水库低温水)原因: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水温分层的可能性很大或下游有灌溉要求(或低温水对农作物有影响)等。下游河道自净能力改变(减小)原因:下游河道流量改变。3.影响:大坝阻隔鱼类洄游;(水位提高)损害(破坏)产卵场或鱼类生境改变;库区水文情势改变(急流态转变为缓流态);库区水质(水温)改变.保护措施:建设过鱼设施(洄游通道);对受影响的保护鱼类进行增殖放流(人工育苗);确保最小下泄生态流量;该保护鱼类产卵期(产卵场)降低水位运行(或改变调度保障产卵需求)4.将受淹没的古树名木进行移栽保护;
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生态恢复;
不占或少占地,严格限制施工范围; 对占用的林地进行补偿/生态补偿;
加强施工教育、环境监理。
案例三.某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管道全长约860公里,设计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每年,管径为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M帕。工艺站场共9座,其中首末站各1座,中间压气站1座,分输清管站1座,分输站3座。工程穿越大型河流12次(长达18.4公里),穿跨越中小型河流140次(长达1787米)。新修四级道路18公里,整修道路74公里,房屋拆迁6处。该工程管道沿线途经三省一市,沿途跨越了39个市县。管道线路经过了四个生态区: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地山间盆地区、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线路所经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分为两大部分:西北一带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较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东南一侧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前者为多,具有春季风大沙多,甚至出现沙尘暴,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云,冬季严寒干燥的特点。管道线路横贯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管道沿线经过的主要环境敏感区域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等。重要穿越段有黄河隧道穿越段。距管道80~250米有4所学校和县城,村乡居民点。文物古迹为明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线穿越该长城豁口,豁口宽约200米。
问题:1.根据题意,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几级,说明原因。2.该项目的工程分析应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分析重点是什么?3.该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该项目重点需关注的环境影响问题与影响对象有哪些?5.该项目需要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6.该项目需要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7.针对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应考虑采取哪些生态保护措施?8.指出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所需要的基本图件及成图比例。答:1.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线路长达860公里,线路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天然林保护区等,因此评价等级应为一级评价。
2.(1)施工期和营运期。(2)施工期工程分析重点工程线路走向、站场布局,工程征占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土石方量、施工方案及工艺,特别是穿越山体和河流、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施工营地布设等。(3)营运期工程分析重点管线营运方案,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站场阀室的营运方案及其环境安全,绿化及生态补偿方案等。
3.(1)调查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2)调查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现状,调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变情况,调查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情况,明确是否有国家及地方保护物种;调查沿线经过的环境敏感区域情况,特别是与工程的位置关系;调查沿线存在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演替趋势及环境问题;(3)调查沿线城镇、学校、居民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状况;(4)调查、评价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现状。
4.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脆弱性、沙尘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工程的主要影响对象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
5.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保护措施;穿越大中型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经过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的噪声影响防治措施;针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保护措施;站场及阀室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全线的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6.针对主要生态影响对象(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避免、减缓、恢复、补偿等措施。
7.划定施工范围,避免干扰施工区外围的沙丘,以免沙丘活化。对被切割或受到干扰的沙丘可采取固沙措施(草方格或灌木方格)对分布在该区域的站场、阀室,采取草方格或灌木方格固沙 对管线沿线采取人工种植土著植物种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固沙措施。8.(1)本项目为一级评价。(2)根据HJ19-2011,生态一级评价项目的基本图件有: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水系图⑤植被类型图⑥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⑦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⑧生态监测布点图⑨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3)本工程线路长度大于100公里,且为生态一级评价,根据HJ189-2011,成图比例应大于1:25万。
2014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试题(答案请自行查阅)一.概念解释(共5个,各4分)1.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
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第一章 环评概论1. 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2、项目概况3、公用工程及能源消耗4、其它5、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二、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以及竣工验收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