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先进事迹(精选8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第1篇:孔繁森先进事迹
孔繁森先进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2篇: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第3篇: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2 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第4篇: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第5篇:孔繁森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雪域之歌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
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 十几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孔繁森。一直到今天,你再次敲打我麻木的灵魂,唤醒我沉睡的记忆。
你是时代的先锋!你是时代的楷模!你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谱写了一首壮美的歌,这歌声,动天地、泣鬼神。
徐增双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6篇: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孔繁森光荣参军,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
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1994年11月29日,他在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第7篇:孔繁森
一组
豆旺
纪念敬爱的人----孔繁森
曾记得以前有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的名字: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当我们熟知这些名字的时候,我们是否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了解?当我们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时,我们是否被他们那些不顾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流泪,是否也被他们的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所激励鼓舞?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总算是详详细细的了解到了孔繁森的令我感动又令我向往的事迹。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其中的艰辛又能向谁人道,家人的埋怨与不解没有打击他援藏的决心,他的那份信念,那份勇气,那份决心激励了万千人的心灵。在看采访他的女儿时,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感动而留下了泪,也许是个太感性的人了吧,尤其是当他的小女儿在道说父亲的不顾家庭,没有参加姐姐的婚礼这一段我的印象很深刻。当时她们决定在父亲回来时集体讨伐父亲,可是当父亲因出差突然返家时,她还是激动地上前给了父亲大大的拥抱,这时已把父亲种种的不是和对父亲种种的埋怨统统丢掉了脑后,然后他的父亲就走到90多岁的老母亲身边抱着老母亲的脚痛哭,过后就要赶着去工作。其实这就是孔繁森最后的一次返家,最后的一次和家人的团聚。这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父亲是天,父亲是山”,什么才叫“忠孝不能两全”。
他做到了我们一般的共产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看完后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是什么是他坚持了自己的援藏信念不动摇,又是什么是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用于藏区的老人和儿童身上,以致到最后他的遗物中只有仅存的八块六毛钱和对藏区的十二条建议。从这里真的很佩服他以及和他同时代的英雄们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做事的那份执着与魄力,为了人民,他们真的是绞尽了脑汁、呕尽了心血;为了人民,他们真的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家庭。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时时刻刻心里放着人民,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努力地为人民排忧解难。他们做的事情也不大,只是坚持的把这些事情都在做全了,但是做一件事容易,把做一件事养成一种习惯就难了,这就需要坚强的信念作支撑。
没有什么感想了,有的只是敬佩他,纪念他,学习他。
第8篇:孔繁 森
孔繁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认识文中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优秀”二字。3 联系课文,从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
一、歌声中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在歌唱谁吗?(孔繁森)师相机教学生字:孔
“孔”是一个生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左边是一个“子”,它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竖弯钩”,在这里“孔”是一个姓。
师拿出一张纸,用铅笔戳一个小洞,瞧,这张纸上也有一个孔,这个“孔”是指什么呢?(小洞)小朋友们会观察爱思考,学习就要这样。
2、出示孔繁森照片,并做简单介绍:孔繁森是山东人,后来到西藏支援西藏建设,工作十分艰苦。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考察的路上,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在西藏工作的10年中,孔繁森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齐读课题
4、课文中向我们讲诉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先听老师来讲讲孔繁森爷爷的故事。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翻到的坐坐正,竖起小耳朵,听清老师的要求,要知道倾听是学习的好习惯。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每个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情况
课文里有许多生字朋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1)出示:拉萨市 谁会读?指名读 齐读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省会。小朋友知道西藏在哪儿吗?(出示地图)西藏在我国的西部,那里地势很高,风景壮美。看,那里还有著名的布达拉宫。但是,以前这里的经济比较落后,汉族就派一些干部过去,帮助那里的藏族同胞建设西藏,我们称这些干部为——(2)出示:援藏干部 指名读 齐读 孔繁森就是其中的一位援藏干部。
(3)课文中还出现了3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谁来喊一喊他们的名字? “曲”是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能给它组词吗? 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们属于——(出示:藏族)我们属于——(出示:汉族)
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为——(出示:藏胞)(4)老师这还有一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 小老师领读
4、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中还会读吗?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师生评议
三、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再来读读第一小节,谁愿意来读?指名读 其他小朋友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出示句子,板贴:优秀的援藏干部
3、理解:优秀 怎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优秀”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或亲身经历谈谈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认识。)对呀,孔繁森就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4、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孔繁森的优秀吗?指名读 评议 齐读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爷爷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他优秀在哪呢?
2、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最能表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抚养他们。
这里的他们是指谁呀?他们是孔繁森的儿女吗?亲戚吗?那孔繁森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 板贴:接孤儿到身边
4、让我们回到当时,出示地震图片,师述:可怕的地震来得这么突然,地动山摇,房屋倒塌,许多人都被压在了房屋下,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一刹那间就失去了爸爸,失去了妈妈,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成了—— 理解:孤儿
如果你就站在这一片废墟前,此时,你会怎么样?(伤心什么?会哭喊着什么?)成了孤儿,他们是多么可怜,谁来读好这段话? 指导朗读
5、就在这时,孔繁森出现了,他把这三个孩子接到——(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抚养他们。)板贴: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抚养是什么意思?(爱护,教育,培养)
小朋友,你们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让学生自由发挥)
孔繁森爷爷对待三个孤儿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他会怎么做呢? 出示: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尿湿了床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繁森就是这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眼抚养他们,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
6、当三个孩子成为孤儿是多么不幸,当三个孩子有孔繁森抚养时又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
7、小结:孔繁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对待素不相识的藏族孤儿,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下面的课文里,还向我们诉说了一段更为感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2个生字朋友 出示:优 秀
2、谁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呢?能帮他们组个词吗?
4、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把“优秀“两个字写下来,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牢牢记在自己的心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师范写 生书空
5、打开书,按笔画顺序描红
6、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孔繁森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孔繁森先进事迹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
雪域之歌——电影《孔繁森》观后感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
孔繁森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他将一腔热血洒向高原,一生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他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解决饮......
尊敬的党组织:刚才我又一次观看了影片《孔繁森》他的动人事迹使我的思想受到震动。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使我的精神升华他给我起了共产党人光辉的榜样,在我的心中又矗立起一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