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活小常识第期”。
生活小常识
一、春季
1、不用太热的水和碱性大的肥皂洗脸,不用僵硬粗糙的毛巾擦脸。
2、多吃新鲜蔬果。
3、少吃或不吃可能诱发春季皮炎的光感性食物,如田螺、荠菜、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等。
4、、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春捂”,意在 谨防春寒致病。
5、春宜早起,注意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
6、春天宜多吃甜味食品,少吃酸辣,以强身补虚,预防肝胆过盛。
7、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8、“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9、春季饮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二、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3、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4、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5、天天喝水八大杯。
6、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7、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8、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9、面包与饼干不宜一起存放。面包含水分较多,饼干一般则是干而脆,两者如果存放在一起,就会使面包变硬,饼干也会因受潮失去酥脆感。
10、茶叶与食糖、糖果不宜一起存放。茶叶易吸潮,而食糖、糖果却恰恰含水分多,这两类物品存放在一起,就会使茶叶因受潮而发霉或变味。
11、牛仔裤穿时间长了就会褪色。可以把新买来的牛仔裤放入浓盐水中浸泡12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以后再洗涤时就不会褪色了。
12、有的人吃药总是把药片掰开吃,以为药片小了利于吞咽。其实药片掰开后变成尖的,反而不利于下咽,还易划伤食道,所以药片不要掰开吃。
13、空腹不宜吃柿子。如果空腹吃大量未加工或未去皮的柿子,而胃里的游离酸含量又较高时,就会凝结成块,形成柿石,引起肚子疼、呕吐等。
14、皮肤表面局部出现的内部充满液体的泡,称为水泡,其大小不一。水泡的发生是因为皮肤受到某种原因的伤害,如擦伤、烧伤、烫伤等伤害,机体为保护下层皮肤不至于受到伤害,保证皮肤顺利再生而做出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在下层皮肤再生的过程中,水泡中的液体会逐步地被机体吸收掉,同时水泡表层的皮肤会逐步干燥结痂最后脱落。此时推陈出新,下层的皮肤便成为外层皮肤了。在此过程中,万一水泡破溃,皮肤内层就很可能会受到细菌的感染。三、二十四节气
立春: 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 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 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这时阳光直照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 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 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
小满: 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顾名思义,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 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 在公历7月23日前后。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立秋: 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 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 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 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 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 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 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 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 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 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 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四、常见的似是而非的“卫生习惯”
1.用卫生纸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许多卫生纸未经消毒处理或消毒不彻底,其中的填料或粉屑也很容易残留在餐具或水果上,进入人体会影响健康。所以,用卫生纸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是不妥的。
2.用抹布擦干餐具和水果:在一般家庭,抹布是多用途的,既用其擦桌子又用其抹餐具。如不经常消毒、清洗或晾晒,潮湿而富有营养的抹布适合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其用抹布擦干餐具、水果,莫如不擦更卫生。
3.用餐洗净清洗餐具、果蔬:餐洗净可用来洗涤餐具、蔬菜和水果,以去除餐具上面的油污和果蔬上残留的农药,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可是,很少人知道,含有烷基苯磺酸钠的餐洗净,对人体健康有害。要想减少餐洗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用餐洗净洗蔬菜、水果时,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一般0.2%左右为好;浸泡时间以5分钟为宜,浸泡后还需反复用流水清洗。餐具冲洗也是如此。另外,不要买地摊上不合格散装的餐洗净,因为这样的餐洗净大多不合格。
4.用纱罩罩食物:夏天用纱罩罩食物可防止苍蝇的直接污染,但不能一盖了之。因为苍蝇在纱罩上产下的虫卵和身体上的污物仍然会从纱罩空隙落下污染食物。所以,应多管齐下采取防蝇措施,最好将苍蝇拒之门外。
5.餐桌上铺塑料布:有的桌布由聚氯乙烯制成,其中含有有毒的游离基。餐具经常接触这种塑料布,有毒物质就会借助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慢性中毒。所以,家庭不要使用这种含毒的塑料桌布。在外就餐时,不要将筷子直接放在铺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的桌面上。此外,也不要使用油漆筷子。
6.用白纸包食品:白纸看起来干净,其实并不卫生。由于在白纸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漂白粉,容易引发化学反应,并能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如过氧化物。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可引起关节酸痛、头痛、失眠,还可导致肝癌和不育等病症。
7.变味的食物加热后吃:许多人认为食物中毒是由变质食物中的细菌引起的,若将变质的食物煮沸了再吃,细菌便会被全部杀死,吃了就会相安无事。其实,变质食物煮后再吃,虽然危险减小了一些,但仍然很不安全。如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产生的毒素即使被高温加热也不会被分解破坏,吃了被这种毒素污染的食物仍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8.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再吃:有一些人认为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了再吃就没事了,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即使把腐烂部分削去,其剩余部分早已被含有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腐烂水果的果汁所浸染。吃了这样的水果,轻者引起胃肠道不适,重者可导致急性胃肠炎,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突变或癌变。
9.手帕一物多用或与他物混放:一块手帕既擦鼻涕又揩嘴巴,是不卫生的。不经常清洗或与他物放在一起的手帕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面部疖肿等疾病。由于纸币、钥匙等物带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容易污染手帕。用这样的手帕擦手、揩嘴的人易患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以,手帕要经常清洗,保持其清洁;最好随身带两块手帕,一块擦鼻子,一块擦嘴巴;手帕不宜与纸币、钥匙等杂物混放,以免手帕被污染。
10.长期使用带有茶锈的杯子:有人认为茶锈是茶水长期沉积形成的,无害,故平时很少去洗,其实这是错误的。茶锈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11.经常去除铝锅内的棕色锈:这样做铝锅看起来干净了,而实际上却去掉了铝锅表面的一层保护膜。因为铝锅上的棕色锈是铝的一种氧化物,能阻止铝溶解到含水饮食中,从而减少人体对铝的吸收,有利预防老年痴呆症。
12.用废旧日光灯管晾毛巾:有的家庭用废旧日光灯管晾毛巾或手帕,认为很卫生。殊不知,灯管两端被锈蚀或灯管本身有裂缝,管内的水银、荧光粉及少量氨气等有毒物质就会逐渐渗出或挥发,污染毛巾或手帕,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若进入眼睛,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这些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室内空气,引起慢性中毒。
13.酒后、饭后立即洗澡:患有心脏病的人酒后立即用凉水洗澡,会因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死亡。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宜饭后立即洗澡。因为洗澡时会使四肢和体表的血流量增加,而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14.有痰不吐: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应当弃之。但有痰不吐,咽到肚子里,也是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样做会将痰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幼虫食入体内,发生相应的感染甚至疾病。
15.牙刷头倒放在杯内:刷牙后,将牙刷头朝下放在洗漱杯内,牙刷间的一些食物残渣便成为细菌的营养源,得以使其大量繁殖。再刷牙时,牙刷中的细菌及其分解产物就有可能侵入体内,进而影响健康。
15.用公用香皂洗手:用香皂洗手是为了清洁卫生,但如果你是用公共场所洗手间的香皂洗手,那结果可能恰好相反。健康人和不健康的人共用一块香皂,使细菌、病毒有了传染机会,香皂则充当了疾病传播的媒介。另外,洗手毕关水时应先用水冲洗一下水龙头,以免洗净的手因接触开关而重新带菌。
生活小常识 :几则非常实用的生活小常识 与朋友们共享 面粉的妙用(1)煎蛋时,油中洒点面粉,油不会爆出锅外,并且煎出的蛋色泽美观。(2)切好的洋葱沾上干面粉再炒,成菜色泽金黄,质地......
生活小常识1、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很有效。2、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抺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3、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
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
手机电池保养手机第一次充电对电池以后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一般要求第一次充电时间为16小时(如电池有电应先用完)但切记不可超过24小时,否则有可能把电池充坏。以后充电则要求每......
《滚滚红尘》《爱的蹦极》《水中仙》儿童乘车出行应用安全座椅有人说,安全带可以代替儿童安全座椅保护行车中的儿童,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由于孩子身高不够,安全带正好勒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