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_南京市高淳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00: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京市高淳区”。

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 调查分析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

2、劳务输出现状。

3、主要特点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参考当地劳动局相关文件,借此应用于调查报告,特此声明)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况且,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利用十一 期间组织同学,查询相关资料,期间组织同学,查询相关资料,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06年底,我县共 镇8乡1个街道 年底,、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年底 我县共5镇 乡 个街道 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 个行政村,万人,万人。办事处 个行政村 有农业人口21.4万人,农村劳动力 万人 农村劳动力10.49万人。万人 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城镇失业、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 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 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 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 岁以下19077人, 占总数的 %,26—35岁 结构划分,年龄 岁以下 人 占总数的18.17%,%,岁 28207人,占总人数的 %;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 人 占总人数的26.88%; %; 岁 人 26.21%; %;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 %;56岁以上 %; 岁 人 占总人数的16.89%; 岁以上 %; 岁以上12429 占总人数的11.85%;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 人,占总人数的 ; 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人 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 中专及职中 人 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 人 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 人 化及以下39837人,分别占总数的 %,%,1.13%,%,11.97%,%,48.74%,化及以下 人 分别占总数的0.2%,%,%,%,37.96%。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 %。③ 万人,%。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 万人 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 分别占总数的 万人,分别占总数的 能的普壮劳动力 万人 分别占总数的23.45%,76.55%.④从我县 ④ 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 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 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多名剩余劳动力,高,每年将增加 多名剩余劳动力 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 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 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2个 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 个,其

中县级8个 乡镇级14个 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 其中县级 个,乡镇级 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 人。根据劳动 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3.62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37.73%。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 %。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多万人次 %。从输出的流向上看 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 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 人 数的46.04%;向东北地区输转 数的 ;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8.42%;向 ; 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华北地区输转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18.9%;向华东地区输转 ; 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7.1%;向中南地区输转 ;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 人

。输出总人数的 输出总人数的7.67%;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向西南地区输转 人 3.39%。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京、溧水、苏州、常州、扬。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京、溧水、苏州、常州、州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州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运输 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运输、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 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 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 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 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占转移总数的不到 %。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 的30 %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以上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 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 以上。、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移劳动力总数的 以上 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 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 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 量。。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 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县 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 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 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 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 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 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 人所占比例不高。

3、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看,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 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

4、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是制约 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 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 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 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 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导 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 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 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

。二)城镇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壮大 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 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我县工业企业总量少,发展后 劲不足,加之全社会发展乡镇企业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 能力减弱。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 13.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 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 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 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 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 单一,传递渠道不畅,中间梗阻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不知道哪些地 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大部分农 民外出务工存在着盲目性。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参与劳务输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内要 联合 电视台共同制作劳动法律、法规专题讲座以及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成功 人士访谈等,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提高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使“劳务输出 光荣,劳务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开辟劳务专栏,加大对劳务工作的 宣传报道,尤其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

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和通过外出务工脱贫 致富的典型事迹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发放资料、请外出人员现身说法 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把劳务经济炒 热、叫响。要注重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务工政策法规宣传,让农民工了解 掌握政策法规,能按章行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 成“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氛围,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 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 中学、农广校和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积极开展引导性培 训,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 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 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 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 求的新型劳动者。。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 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 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 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 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 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 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强化服务,搞好维权。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 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 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一是劳动法规的宣传培训。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团委及宣传部门 要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 全面的劳动保障法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要依法查处用工单 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三是规范用工关 系。加强就业合同的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 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 作、待遇偏低等问题。四是加强劳务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 介组织,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 合理收费行为,方便群众外出务工。

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工作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

南京市江宁区防汛预案

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防洪预案一、概况我区地处长江、秦淮河下游,地形复杂,岗丘交错,中部由南至北属秦淮河低洼地圩区,又称洪水走廊,西部沿江为冲积平原,全区低于吴淞高程10米以下,约......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江宁教人“2012”4号关于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 “阅读文化节”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为进一步浓厚校园阅读文化,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全区......

南京市江宁区社保程序

社保程序1、填写南京市失业人员登记表;2、带1寸彩照1张;3、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4、需带公章。一、到当地劳动所办理就业证(当地户口需要办理):二、到江宁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顶楼......

劳动力资源准备

劳动力资源准备(1)劳动力的准备,应根据编制的劳动力需用计划进行落实,保证供应符合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并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分期、分批进场。同时,要进行......

下载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