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长沙》。(板书课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 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 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长沙》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沁园春 长沙》
2、初读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感受?请谈一谈。
——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
3、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首词来给大家朗读一遍。
三、领悟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上阕导读
思考:上阕主要写什么? ———写景
① 第一个整句: 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卓然而立(于)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提问: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点明季节、交待环境、引出作者、铺垫下文。
② 找出上阕的文眼,(上阕又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关键字,作者写到哪些景物?
———“看”字统领、借景抒情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③ 作者是如何写景的,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千山万壑一片红红的颜色,一层层经霜的树林,叶子红似二月的花朵;秋天的江水碧绿清澈,成百条大船争着在江上行驶;仰望雄鹰正展翅向万里长空搏击,俯看水底,鱼儿自由自在随意游动。在这大好的秋天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得其乐,一派生机,看谁比谁更自由自在。
“看”领起以下7句,描绘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以至世间万物,静景动景相结合;描写的方位有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看的角度有远望,近观,仰视,俯视;数量之多,色彩之浓,类别之起,动作之劲,竞争之烈。
④通过以上描写说说作者笔下的秋天给人的感受?
——诗人通过看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将寒秋写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蓬勃向上。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⑤我们学过的描写秋景的诗词和作家很多,试举例说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
宋、苏轼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宋、柳永 《雨霖林》
“雁过也,正伤心,确实旧时相识。黄花满地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
《声声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 《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秋思》
“清、静、悲凉”
现代作家
郁达夫《古都的秋》
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秋”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落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把秋写得无比可爱,“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⑥思考:作者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的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深意是什么? ——“万类霜天竞自由”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争。为下面三句抒情打基础。⑦接下来我们再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同学解释一下“怅”、“寥廓”、“谁主沉浮”三个字词是什么意思? ——设问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 “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⑧那位同学能说出这三句的大意:
_____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这广阔无垠的大地,由谁来主宰,这国家、民族的命运究竟谁来掌握?谁才是主宰国家民族兴衰的真正主人呢? ⑨小结:
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家的前途。这一非同寻常的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抱负和凌云之志,升华了思想、拓宽了意境。
第二课时
四、下阙导读 ①(集体朗读)
②下阕由哪个字统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忆”字统领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范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写旧地重游,唤起诗人思绪万千,忆起当年战斗生活,表现出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下阕以抒情为主。
下阕头两句是“忆”的开始,“峥蝶岁月”概括了毛泽东和他的革命战友们聚会、游览所度过的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
和豪迈气概。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峥嵘岁月图)
③“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述的是一幅奋勇前进,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诗人和战友当年在湘江游泳,大家昂扬激越,富有气势,激起的浪花挡住了江面上行驶的大船。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到中流击水”实际预示这些年轻人必是革命狂澜的掀起者,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
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巧妙、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④ 讨论: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积极乐观,不断进取
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勇于竞争,求生存,求发展
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要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学好文化知识,学好专业技能,为社会出一份力量
五、板书设计:
湘江秋景图
看
远望
万山——红遍
数量之多
静景
问
层林——尽染
色彩之浓
谁
近看
漫江——碧透
类别之起
主
百舸——争流
动作之劲
沉
仰视
鹰——击
竞争之烈
浮
俯视
鱼——翔
不同角度
动景?
忆
峥嵘岁月图
恰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同
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
学
记否——中流击水图
少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年
五、当堂背诵
六、搜集毛泽东诗词,进行诵读欣赏。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体会诗歌通过意象构成意境表达情感的特点,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全......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