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整体感知:
1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上阕:立、看、怅、问 下阕:携、忆、记
2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二、文本研读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这首诗写于1925年的哪个季节?是大约在冬季吗? 寒秋寒秋也就是深秋。
2正常语序应该是: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古诗词经常出现语序倒置的现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百侣曾游”是诗人回忆的内容,应该放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后面。这两句的位置为什么要调换呢?因为“沁园春”这种词牌名,下阕的的第一句是六个字,第二句是八个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过吗?下阕的前两句是…… 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一句是六个字,第二句是八个字。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杨直上重霄九。应该是九重霄,为什么要写成重霄九? 为了压韵
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是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古诗词经常出现语序倒置的现象。
3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这三句字数一样,也不压韵。因此,调换语序不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表达效果。你体会了什么效果?
师:古诗词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艺术。一首诗词就好象一块压缩饼干,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它泡开,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的画面、诗歌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欣赏诗歌了。所以黑格尔说:“想像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三句诗所描写的画面。
师:如果你能想象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也就能够体会到这里采用语序倒置的手法所获得的表达效果,谁来说一说。
师:“独立寒秋”,我独自一人伫立在寒冷的秋风之中,把这一句提到最前面,诗人想突出什么呢?这就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
1925年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养病,并利用这段时间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韶山支部。这些举动惊动了省城长沙。湖南省省长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幸亏毛泽东老师的儿媳妇从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毛泽东扮作乡下郎中,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来到了他老师的儿子郭梓阁开的食品店,军阀随后就追到了这里,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郭梓阁把毛泽东藏到店铺的夹壁里面。两天以后,追兵撤走了,毛泽东才从夹壁里面走出来,马上一个人秘密地回到了长沙。
在长沙他不敢抛头露面,不敢与家人联系,不敢与朋友来往,感到十分孤独。所以诗人把“独立寒秋”放到最前面是为了突出自己当时的孤独的情怀。当然也能使我们在诗歌的一开头就能体会到诗人顶天立地的气概和中流砥柱般飒爽英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生:(记)语序倒置;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也能使人体会到诗人顶天立地的气概和中流砥柱般飒爽英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师:孤独是诗人最常见的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读钓寒江雪”等。
2、近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这里的文学主要指古诗词,王国维认为景物和情感是构成诗词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沁园春-长沙》是由情个景构成的吗?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王国维的一句话就说出了古诗词的本质。景与情有何关系?感情是诗歌的胚胎,是诗歌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这种最原始、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景物描写呈现出来,读者通过欣赏诗词里面的景物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景物是诗歌的媒介。、湘江秋景
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
1、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变化吗?
视角变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观
颜色变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师:“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
动静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描写的是静态的景物;“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炼字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有两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 卢延让《苦吟》)为了推敲一个字,不知不觉竟然捻断了好几根胡须。
师:古人写诗是很认真的,十分讲究炼字。课文描写景物的七个句子里面有几个字用得很好,富有表现力,可以说是炼字的典范。例如:“层林尽染”的“染”,“百舸争流”的“争”的“争”,“鹰 方法提示:分析字的表达效果,高考经常考。怎样分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首先看字所在的句子的意思,再看字所描写的内容,最后看用这个字所取得的效果。
生:(记)首先看字所在的句子的意思,再看字所描写的内容,最后看用这个字所取得的效果。
师:例如,分析“层林尽染”的“染”的表达效果,先看“层林尽染”整句话的意思:岳麓山一带的枫林重重迭迭,经霜以后,一片火红;再看“染”描写的内容(对象):枫林一片火红;最后看“染”字的表达效果:枫林红得像人工染的一样美。我们把这三方面的内容整合一下,就成了“染“字的表达效果:”“染”字描写出了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染”字描写出了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争”字描写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写出了凶鹰展翅高飞,勇猛矫健的雄姿。”鱼应该用游,怎么用飞翔的“翔”呢?即使飞也一般是呆在海洋里,只有遇到危险时,才向空中跳。高度一般在5~6米的高度,直线距离一般在100米左右,这不是飞翔,是跳跃。
三、四组同学?
“翔”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变化,而且用词富有表现力。我们在齐读一遍。
4、陆机《文赋》里面有一句话: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中国文人有悲秋的传统,这可以从“愁”字的结构看出。什么是愁,秋天的那种心情。可见中国文人有一种悲秋的传统。毛泽东继承了这一传统吗?他笔下的秋天给了怎样的感受?把这七句再齐读一遍。师:他笔下的秋天给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用刘禹锡的诗句来概括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三、峥嵘岁月图:面对广阔的宇宙毛泽东,老毛想到了?齐读有关诗句。齐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向天老爷问了个什么问题? 生:谁主沉浮
师:谁来主宰中国的命运。这个问题很有力感,充满阳刚之气。每次读这几句,我都很激动。是男人的,是伟大男人的,就应该问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当然,在座的诸位都是青年才俊,也应该多问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
师:上阕通过描写长沙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深秋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哪些人才能主宰中国的命运呢?请看下阕分解。齐读下阕。生:齐读下阕
“指点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生:国家大事
“激扬文字”,“激扬”是“激浊扬清”的省略。(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体现出了青年学生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 关心时事,以天下为己任。
以天下为己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毛泽东有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当的进步青年富有献身精神。
“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什么用法? 名词用做意动,“把……当作粪土”。
万户侯指当时的反动军阀。反动军阀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带头大哥,在我们青年学生的眼里你只是一堆臭狗屎。这又体现青年学生身上哪一种可贵的品质? 蔑视权贵。
师:军阀文化素质很低,确实是一堆狗屎,谁都可以鄙视他们。
下阕主要是回答“谁主沉浮”这个问题。谁主沉浮呢?同学少年。这一群同学少年很酷,很炫。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心系祖国,蔑视权贵,英勇。
师:鉴赏诗歌要善于联想。读到下阕你就要联想一群翩翩少年,他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心系祖国,蔑视权贵,英勇无畏。真实迷死人了。
师:毛泽东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豪放派词人,下阕里面哪几句最豪放? 生: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游泳时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前进的船只。文笔多豪迈。这种豪迈体现了毛泽东的超自信,他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有时候,每个人很有必要把自己想象成超人,告诉自己两个字:我能。齐读一遍。生:我能。师:下课。
板书 上阕 写景 描写绚丽多彩,生机勃勃之秋景 下阕 抒情 抒发革命青年之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体会诗歌通过意象构成意境表达情感的特点,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全......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