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两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剖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观念更新自我剖析材料”。
新老两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之剖析
【内容提要】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不仅充实了农民工队伍,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整个农民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于新世纪初加入农民工大军的行列,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由于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所以,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的比较,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老一代农民工 价值观
一、新老两代农民工的界定及涵义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词汇,主要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对于“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一般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流动的农民工——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广义上说还包括在农村就地被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雇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村人口,即非流动的农民工。国务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定义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第一代农民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进入城市,加入建设城市大军的队伍。他们一般生于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一般从事于建筑行业等低技能行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国内最早由王春光提出,体现了随时代变迁的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而近年来,随着“90后”一代的迅速成长,年轻的“90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转型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庞大且充满生命力,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也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主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 ①① 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取向,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若干价值取向的比较,突出研究在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力量,使两代农民工在推动城镇化,繁荣农村生活及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相互补充,形成和谐局面。
二、新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比较
(一)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的涵义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马克思说,“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在主客体的实践、认识关系中,还渗透着一种主体的需要对客体的选择、利用的关系,或客体对于主体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的关系。这种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的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作用。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任何事物只有在被认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时,即是有价值的,它才能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也就是说,人们的活动都包含有一定的价值目标。
2.价值观的涵义
理解价值观,首先要区分“价值观”与“价值观念”。在一般的情况下,“价值观”与“价值观念”是可以通用的,没有什么差别。但严格来说,二者也是有区别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即关于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功能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意义或价值状况的看法。价值观比价值观念更为根本,是对价值观念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在具体事物和现象上的体现。本文所说的“价值观”指的是“价值观念”。即所谓价值观,即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基于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确立起来的反映客观事物对于人们的意义或价值的观念体系,是对某类事物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别好与坏、对与错、应不应该的评价标准,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
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反映,所以也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同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受制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人生经历或社会背景。
价值观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理想、信念,甚至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有关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研究。
(二)新老两代农民工自我价值观的分析
自我价值观是人们自己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客体自身对主体的意义关系的根本看法。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对自身需要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指人以自身活动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意义。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寓于人自身,只是二者指向不同。人的自我价值不仅表现在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的物质需要,及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质等精神需要,而且也表现在满足人自尊、自爱、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1.新老两代农民工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比较(1)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个人发展发面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出生于农村,从小便目睹了农业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农业收入的微薄及农村生活的不便和落后。这些感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及外出见识的增加而增强,他们更向往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及憧憬。他们不会务农,梦想是扎根城市,做“城里人”,希望改变自己 ①②①
②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32页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8月 的命运。所以在工作上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前景。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的调查显示,第一代农民工选择“赚钱贴补家用”的占75%,而新生代农民工只占22%。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的选择“希望开阔眼界”,有的“想学习新事物”,更多的选择“希望通过外出打工最后扎根城市”占64%。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发展方面更重视个人发展,他们不仅融城愿望强烈,而且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谋求个人的发展。如下表:
表一:老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
人数302520151050赚钱贴补家用开阔眼界学习新事物扎根城市人数
表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
人数35302520151050赚钱贴补家用开阔眼界学习新事物扎根城市人数
新生代农民工是年轻的一代,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大多受过教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他们接受外界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他们对自我人生的价值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有青年人共有的梦想和激情,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们往往是一群带着梦想来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希望在城市能够找到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表三: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规划
***050人数比例(%)掌握一门技术做一个管理人员换轻松工作攒够钱回老家吃苦多挣钱自主创业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如上表所示:在未来的愿望与追求中,有42%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表明他们想要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来城市打工,他们不仅是要赚钱,他们更希望找到向上流社会发展的机会,更希望实现个人的发展。总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与新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老一代农民工在对未来的愿望与追求中,大多选择“攒够钱就回家”,占了72.5%。因为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只是他们农闲时的副业。而且在工作的选择上,他们不像新生代那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他们往往选择低技能、体力的工作,满足于相对于农村已经很好的回报,他们打工的参照系是农村。因为他们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所以对于未来愿望和追求中,选择“宁肯吃苦也要多挣钱”的占85%。总之,老一代农民工更多的是想多挣钱,以无所谓的态度看待个人的发展。他们的重心在农村,安土重迁思想浓厚。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改革开放、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伟大工程,使得他们对城市充满向往,充满新奇。与此同时,农村与城市相比,在他们心中更显得闭塞与落后。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的身份,但其中相对多的人从未接触过农业劳动,有的甚至连自家田地多少在哪里都不清楚。他们对土地的依赖也越来越淡,并且由于种地收入微薄,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着不爱地、不种地的现象,“轻农、弃农、厌农”意识严重。这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生长环境以学校为主,出现厌农,对农业没有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社会农业的发展寄托于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必要对农业恋恋不忘。而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现代农业技术,而不是农村孩子都要留在农村或回农村从事农业。
(2)人生规划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有长期的人生规划,他们往往在进入城市之前或者融城一段时间后便会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大都是80、90的新一代,正值青春,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来到城市找工作时,他们不仅考虑赚钱的问题,而且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或人生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为此他们在工作之余,更注重于对自己的锻炼,以便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事业、家庭规划,尤其在事业方面,他们更多的选择在今后“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也有人在基层不断打拼,“争取在未来做一个管理人员”。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不想简单的赚钱,更多的是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规划以后的生活,并向着人生规划一步步努力。两代农民工在人生规划上存在不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两代人生长环境不同,面临压力不同,甚至接受信息能力、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都会引起这些现象的发生。
2.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认同方面的比较(1)身份认同,人格尊重方面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人与人相处最想要得到的基本满足是尊重。平等是人们和谐相处的基础,尤其是人格上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城市工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户口在农村,却在城市工作甚至生活。他们既不是传统的农村人,也不是正宗的城市人。这种尴尬的身份难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上存在危机,从另一个角度说,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在人格上渴望得到尊重,希望受到与城市人平等的待遇,而不是被看成另类。
表四:两代农民工自我身份定位(%)
***0100农民城市打工者城市的工人其他新生代(%)老一代(%)
新生代农民工与乡村的感情联系淡漠,不如老一代农民工感情深厚。老一代农民工生长于农村,在农村有稳定的交际圈及感情纽带,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定即为“农民”、“农村人”,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的定位是“农民”的占82.5%,仅有17.5%认为自己是“城市的打工者”。同时由于老一代农民工与城市感情联系比较疏远,他们在心理上是外于城市的,而且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最终是以农村为背景,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不过是获取经济收入。而以80、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虽然生于农村,但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长,对于“农民”这一身份以及农村生活还未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进入城市打工后,远离家人和朋友,将热情诉诸于工作,更加想要在工作中得到同事的认可和尊重,更加想要获得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农村户口、城市里的工作的矛盾,让他们在介绍自己时也存在迷茫,不知该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中,有26%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城市打工者”,54%的人认为是其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上存在迷茫。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渴望得到平等对待,更希望在人格上得到尊重,获得人格尊严。所以他们付出劳动,希望用人单位、老板能够认同,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不会像上一代那样,遇到不公平待遇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们更倾向于用合法手段进行“抗争”,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2)融城意识强烈度方面
老一代农民工大多有“过客”心理,他们认为城市并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来城市务工的“候鸟”,农闲时出来,农忙时回乡。而且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一家的生活,负担沉重。他们离乡务工的目的简单而明确,就是为了多赚钱以贴补家用保证生存。再加上他们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封闭狭隘的乡村意识,他们对城市并不熟悉,也并无归属感,“扎根城市”的意识和融城愿望都不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了解更深入全面,且城市对他们有一种强大的“拉力”,他们的价值观上也被深深烙上城市的印记,迫切希望通过追求时尚现代的生活和比较体面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进城”的更为简单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务农的经验和能力,对土地也没有很深的依赖感情。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家里呆着什么也不会干,不如留在城市找一线生机谋生。再加上他们大都受过教育,法律意识比较高,适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并无不适。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并没有因为制度性障碍和城市社会的“拒入”而放弃市民化的意愿。相反,他们积极地表现自身的诉求,以早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与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享受更高的物质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融城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用社会学有关社会流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经历着地域上从农村到城市,心理上从封闭到开放,职业选择上从低技能体力劳动到较高技能知识性行业。这种流动也得益于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和进步的表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有利于推动社会向上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新老两代农民工家庭观的分析
1、家庭观念
表五:新老两代农民工往家里打电话情况***51050新生代(%)老一代(%)一星期一次一个月一次不经常两星期一次
老一代农民工安土重迁,在城市打工大多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家庭观念较强。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中有47.5%的人每周往家里打一次电话,而新一代农民工仅占28%。
在关于农民工价值观的调查问卷中,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一个月往家里打一次电话”的占44%,选择“一星期打一次”的占28%,而选择不经常大的占12%。但是,在老一代农民工中,选择“一星期往家里打一次电话”的占47.5%,更有甚者经常向家里打电话问候或者报告近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家庭的依赖性在减弱,家庭观念也日渐淡薄,没有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强烈的家庭观念。同时,对家庭关注程度的强弱也可以看出其对家庭感恩心理的多少。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家庭的关注度较之于老一代农民工较弱,家庭观念淡薄。
2.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我们这里只研究对待生养家庭的态度与责任。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养家糊口,他们的家庭意识显然要比老一代农民工差。而且他们自身也并不认为有照顾家庭的义务,认为只要自己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已经是对家庭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收入的80%都是自己消费掉了,其中就有10%消费在了娱乐和通讯上,只有不到20%的收入可能寄回家。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要求太高,以至于成为“自愿失业”人群,但是他们也并不想回到农村,仍然在城市流浪,对家庭对自己都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成为名副其实的“啃老族”,时间久了,会造成他们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就业和自立机会减少。
(四)新老两代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分析
消费观是指人们在进行消费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行为、消费对象等从自身需求出发做出的认识评价和价值判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观念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着重从生存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生存消费
生存消费是指能够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吃、穿、住方面。在当今社会维持生存已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投入生存消费的比例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比重,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表六:两代农民工消费结构
***00餐饮衣着 休闲娱乐 手机交通房租 寄回家①
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每月支出主要用于“给家庭其他成员”占到了调查比例的95%,仅有少部分老一代农民工在除了“给家庭其他成员”外,还用于“餐饮和衣着”。这说明老一代农民工 ①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宏观论坛》,2006年第5期第7—11页。每月工资着重关注家庭及自身生存。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负担家庭的压力,不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在生存上他们没有多大压力,也不会去考虑生存问题。他们的消费观念已大体脱离农村,脱离父辈,开始与城市年轻人趋同。
2.生活消费
生活消费是指在满足生存消费的基础上,用来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本文所指的生活消费主要是指除吃、穿、住基本生活以外的文化娱乐等一切消费。
在本文的调查中,从上表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属于时尚消费型,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手机、交通、房租等,其中选择“手机、交通、房租”的占到56%。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手机更新换代周期短,且出门大多使用交通工具,更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出门打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同时因为新生代农民工不需要负担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攀比心理有所上升,逐渐推崇和追求穿着体面时尚,讲究排场,追求外在的酷与炫,以此来掩盖或消退自身的乡土气质。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消费比重开始增加,他们开始注重如何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休闲方式,而且消费态度也越来越接近城市年轻人,在娱乐活动中增加城市的参与度。新生代农民工在休闲活动中选择“上网、KTV”的占58%,选择“逛街购物”的占22%,选择“其他”的占16%.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时尚化。
“我觉得在外不能没有朋友,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一点没错。我自己创业已经两年了,虽然自己能力是一方面,朋友的帮忙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一个月收入能上万,我常常拿出10%——20%用于人际交往,钱花了可以再挣,朋友要是淡了就真的淡了。”——杨永峰。
从这个访谈中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部分人的日常开支是用于人际交往,他们希望在城市扩大交际圈,结交新的朋友,或者与工友或老乡加强联系、联络感情。在交往中,既可以弥补他们奋斗在城市的孤独心理,也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上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与“跟风”现象。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新生代年农民工身上是一个独特的体现。由于没有养家户口的压力,他们在消费上往往在自己能够支配的范围内随心所欲,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往往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追求,是他们在价值选择上趋向功利、金钱和享乐。更有甚者只关注自身利益,漠视集体、企业和国家利益,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越来越淡漠。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从政治经济到价值观念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因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念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改革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同时也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变迁,经济体制也开始转轨,这些变革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变迁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对内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交通、社会沟通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催生了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引起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各种碰撞。而随着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潮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城市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开始形成自身特有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主体化趋向,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时尚,渴望被城市接受,被社会认同,主体意识觉醒。①
① 刘祖云,田北海,戴洁:《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3—92页 其次,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市场经济。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不同的是,崇尚自由竞争、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经济成分、利益结构、生活方式和就业结构等的重大变化,同时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个体性、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受市场经济影响,再加上他们接受能力强且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也表现出独立性、个体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性,使人们的自强、自立精神,竞争拼搏意识及求真务实精神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一氛围下也逐渐形成自强自立、努力拼搏与奋斗的精神,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强烈,自主性、主体性逐渐增强。但是,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及它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崇尚物质,注重个人利益,甚至为了自身发展而远离家庭,家庭观念淡薄度日益明显。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上出现追求时尚、个性,盲目追求潮流,非理性的盲目高消费随处可见。而且由于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内心渴望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与尊重,所以着重从外在打扮来掩盖内心的惶恐。
(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较之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受过教育,且大都在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他们在选择职业、分析问题上要比老一代农民工考虑更为长远,野心更大。在选择职业上,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更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或技术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更多的人则希望扎根城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分析考虑问题上比老一代农民工更长远、更有前景。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他们认为除了体力劳动他们也做不了其他,满足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城市打工挣下的钱要比农村务农更高,所以他们满足并安于现状,只是想挣点钱回老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不只是想挣钱,从书本上学的只是让他们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课堂上学的东西让他们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们想出去闯,扎根城市,做“城里人”。
新生代农民工在思考问题上更全面、更深入、更长远,权衡利弊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利益,懂得用法律或其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改变生活。
(三)家庭期望值与自身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不考虑外界因素只关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自己的事,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经济压力小,不需要养家糊口,只需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所以他们自我发展意识强烈。同时家庭期望值低,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长年外出过程中家庭观念淡薄,家庭责任感弱的一个原因。
从自身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年轻,具有青春活力,对新事物、新思想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和挑战,敢闯敢干。也正由于他们年龄较轻,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心理精神状态还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修正的地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期望值高,但耐受力低,这使他们在选择职业或为梦想拼搏的过程中往往易受到挫折,再加上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挫折,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及身体的耐受力、抗压力较弱,在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极易产生消极思想,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四)大众传媒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也随之而来,大众传媒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传媒的影响下长大的,小学时的电视机,中学时代的网络向他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对城市充满好奇与向往。
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更新周期快,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获取大量有用信息,视野更宽广。然而,互联网在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垃圾信息,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增强认识、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个人利益至上、追求外在、沉迷物质愈益明显。
四、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导向 充分挖掘老一代农民工的传统美德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核心与主体,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整个农民工群体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比老一代农民工有更强的发展意识,强烈的市民化意识与学习、培训意识。但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许多消极表现: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集体主义意识弱;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日益缺乏;亲情意识、家庭观念较为淡薄;追求享乐,盲目消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入手,形成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引导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
政府起着引领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帮助。政府在宏观上要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对农民工的先进事迹客观公正的宣传,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强、自豪的情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矛盾、失衡等共性的特征,政府当前亟需在农民工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培育适合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价值观基础上的主流价值取向。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潮流。其次,从新生代农民工现实价值体系出发,从中抽象出一般意义上的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第三,要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多样性进行糅合,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统一。政府要把握主流价值动态,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从制度保障、人格尊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改善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引导。
老一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在他们身上由中国人朴素、节俭、勤劳、爱家的传统美德,值得新一代农民工学习;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热情奔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眼界开阔等优点也值得老一代农民工借鉴与学习。所以,要建立新老两代农民工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培养,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型农民工。
(二)以企业为主体,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引导
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活动和聚集的场所,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要阵地。企业应意识到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做到管教结合,积极承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思想价值观念同他们的职业技能一样,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劳动技能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充分调动其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三)以个人为中心,新生代农民工做好自我教育工作
新生代年农民工价值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他们自身因素是分不开的。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抵制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积极配合政府、企业的教育培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认真并虚心向老一代农民工求教,学习并弘扬老一代农民工身上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有利于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正确价值取向。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配合政府、企业等的教育培训,不断学习进步,摒弃思想价值观念中的不良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郭建平:《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境遇中的价值诉求与现实对策》,《理论月刊》,2011年第1期,第177—179页。
[2].吴春梅 肖帅:《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社科纵横》,2011年2月总第26卷第2期,第18—24页。[3].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宏观论坛》,2009年第5期,第7—11页。[4].黄丽云:《透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23期第48—49页。[5].刘浩:《加强建筑农民工思想教育的思考》,《建筑》,2007年第2期第65—66页。[6].赵琰:《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14期第26—27页。[7].许叶萍 石秀印:《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13页。
[8].曹筱樱:《论民工代际变迁及农村家庭模式的转变—新老农民工与家庭组织变化关系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68—73页。
[9].姚俊:《“路在何方”: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取向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青年研究》,2010年第6期第31—38页。
[10].杨志明:《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人民日报》,2010年7月15日第007版。[11].罗娟:《我们不只想挣点钱-“新生代”农民工的期盼》,《工人日报》,2007年5月8日第005版
[12].丁娅:《266名重庆市农民工价值观调查报告》,《湘潮》,2011年第8期第69—70页。[13].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社会科学报》,2009年3月12日第002版。[14].雷艳萍:《伦理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构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2月第34卷第1期第68—70页。
[15].杨国勇:《我国两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差异及特点分析》,《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卷第3期第18—23页。
[16].王梦怡:《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社会学研究-基于南京市783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2011年第9期第34—35页。
[17].任娜:《两代农民工思想现状的差异性比较》,《江海纵横》,2009年第5期第50—52页。[18].王艳华:《进城农民工文化消费出现代际转型》,《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54—57页。
[19].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市场论坛》,2007年第4期第49—50页。
[20].刘闻佳:《从“富士康事件”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里现状及对策》,《长江论坛》,2010年第4期第69—73页。
[21].肖伟:《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变迁—“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的对比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
[22].乔靖:《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变迁及对策研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92—94页。
[23]黄进:《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探析》,《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3期第90—92页。[24]王丽霞:《对我国农民工代际差异的分析与思考》,《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7月第12卷第3期第72—74页。
[25]王娜:《浅谈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论丛》,2010年11月刊第147—148页。
New and old two generations of some migrant workers values analysis
Abstract: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ow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eam growth and expansion, not only enriched the migrant workers tea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m the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team injected fresh blood, they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asant-workers.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was born i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 rural migrant workers to join the ranks of the army, they thought idea, the concept of valu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old peasant workers there are a big difference.The value of their choice to a great extent determine the whole rural spiri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 our country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proce.So, 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rough the old peas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and some of the values of comparison, guide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migrant workers;values
关注“三农”——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新老农民工”的差异为了更加了解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的“新老农民工”的差异。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老农民工”了解比较深,所以......
有关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我是浙江海洋学院08级的学生,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认同感,并与老一代农民工做对比。我们开展这项问卷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
社会实践随感为了更加了解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的“新老农民工”的差异。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老农民工”了解比较深,所以把此次社会实践重点放在对于“新农民工”。目的......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查摆剖析材料 我所对照方案要求,在结合“百千万”、深化“大走访”、学习雷锋精神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富有公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忠......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思想剖析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指人民警察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民警察行为的目标和方向。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