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备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牵手两代4册备课”。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六(1)班——周长远
【开场白】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六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一、教材分析:
处在六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
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
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感悟。
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
一、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渴望朋友之间的友谊,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萌芽,他们普遍遇到了朋友交往的烦恼和困惑。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友谊的发展?如何引导孩子与异性间的交往?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经营友谊。
2、当孩子喜欢上某个异性或被某个异性喜欢时,家长知道应该怎么办,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出现了交往矛盾和早恋问题时解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交流法 对比法
五、教学建议:
①首先可从孩子在交友和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切入,声情并茂地讲述或录音播放《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两个案例故事。引导家长讨论交流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出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让家长选择:
1、不加理睬。
2、暗中翻看孩子的日记以寻求线索。
3、警告孩子不许这样那样做。
4、和孩子好好沟通。
5、去找孩子的矛盾者或追求者,警告他不要招惹自己的孩子。
6、告诉老师。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交友的困惑,没有偷看女儿日记或找老师,而是采用和女儿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女儿的心事,体谅女儿的烦恼,与女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去体谅朋友的感受,让孩子理解了朋友的做法。并对孩子友谊的发展给出了两种可行的建议:修复友谊或重建友谊。第二个故事中的父母,面对自己有了早恋倾向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的粗暴的硬性阻止的方式,而是温和地甚至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孩子探讨异性情感的问题,自始至终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将女儿对异性同学的好感转变为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疏导教育,让女儿能够“自我觉醒”,消除烦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②引导家长快速默读“专家讲堂”,然后分析讨论共商对策: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经营友谊?怎样疏导孩子的早恋
问题呢?
针对讨论,概括小结: 经营友谊的对策: 1.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
2.教育孩子自身要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
3.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要“哥们义气”等等 正确引导异性间的交往:
1、让孩子了解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1)反对“男女授受不亲”,重视“男女有别”。(2)最好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
(3)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过于波动的接触。
2、不要给孩子乱贴“早恋”的标签。
3、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应做到:理解、关爱、沟通、引导。
4、大方的和孩子谈心:讲讲青春期爱情的特点;如何摆脱小朋友的亲爱和约会;疏远恋情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以上问题,可适当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深化理解。
1、教材中仇恨袋的故事。
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故事,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故事等。
3、早恋荒废学业的例子;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早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五、家长现身说法: 判断异性交往的正误。谈谈在对待孩子交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六、作业
1、向老师推销你的孩子。
2、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和同学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并谈谈你打算怎样让孩子认识并改正这些问题?
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
六(1)班——周长远
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是《我凭什么让着他》和《我也想上培训班》。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私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家长的冲突。好在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待孩子平静了,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并通过进一步地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遇到问题,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个案例故事发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冲突。家长换了个角度解决问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周围能够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了孩子的爷爷教胡琴,利用电视上的“学英语”节目学英语,尽量满足孩子特长发展的需要。
两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使家长认识到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换个角度看孩子?如何教会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在具体的家教中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 对比法 谈话法
五、教学建议:
1、角色扮演,情景演示:两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家长交流:这两则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教师现场调查:你在遇到以上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3、针对家长发言,教师结合“教育故事”和“专家课堂”进行案例
分析讨论,为什么要换个角度看孩子?家长应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呢? 归纳总结: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好处:
(1)能够避免和解决矛盾,赢得友谊。(2)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3)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父母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共同概括具体做法:(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单方意愿强加给孩子。(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
4、引导家长参与出谋划策:
我们家长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引导家长发言讨论后总结: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2)家长要以身作则。
(3)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4)行为指导法和实例引导法等。5.案例拓展:
(1)教师自己的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事例。(2)农村雕塑家的故事,伟人逆境成才的故事等。6.亲子作业:
(1)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的?(2)你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有哪些劣势,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劣势?
第一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教学目标]:1、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分析学生学习中一些问题的能力。2、帮助家长了解刜一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方法?3、帮助家长明确刜一学生在学习上需要做好......
一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教育即培养习惯纪晓玲教学目的:让家长了解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导读......
《牵手两代》读后感读了《牵手两代》之后,我感触很大。我懂得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在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作的更好。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不......
《牵手两代》小学3第一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家长明白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体验比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2、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学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