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农城乡关系”。
郑风田: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二以”到“四位一体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我国城乡巨大差距的核心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是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结果,未来应该改变目前不平等的要素单向流动,允许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昨日,众人关注、期望很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文公报正式发布,虽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需再等时日,但大政方针已现。公报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纵观公报全文,在三农方面又有哪些重要政策进展呢?
其一继续重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实已提了数年,尤其是上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政策迈出的步子很大,如给予农民长久的承包土地权等等。时光已过去五年,目前的确权颁证工作还没有完全解决,最新的一号文件相关部门给出的时间是五年,可见这个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难度。如何真正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来推动。有关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能否真正做到同地同权同利,虽然各地已进行了诸多试点,如果没有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城乡统一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其二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从“二以”到“四位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过去在新城乡关系,重点关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这次改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过去的二句话变动四句话: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把以工补农变成一工促农,从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而增加的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能够更完成地构画出工农城乡关系,他们是一体,是需要双方互相帮助,而不是过去单向的帮助。
其三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个内容也是此次公报三农方面最大的亮点。农民目前的整体收入中,来自财产权利的收入不足3%,这和农民拥有的巨量财产其实是不相适应的。农民拥有18亿亩耕地,还有2.5亿亩的非农建设用地,这个非农建设用地与城乡非农建设用地数量相当,但由于各种制度障碍,农村巨大的土地资产,目前基本上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农民在农村的房子在家让老鼠住,自己在城里打工却只能住老鼠窝。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不能进行抵押贷款,城市资金进入不了农村,农民只能陷入衰落之中。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就应该打破目前的各种障碍,让农民的财产真正为农民带来收益。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资产是土地,通过确权颁证,应该允许农民进行抵押贷款,进行出租转让。应该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与面积,允许农民带地迈向工业化与城镇化。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珠三角农民建设工厂用来出租出借,至今不但继续拥有增值后的土地与厂房,而且还得到巨大的借金分红。而后来全国一刀切的强制性的低价征地高价卖出,受益的只是地方政府与老板。仅征地一项,改革开放后几十万亿的土地增值收益离开农村,农民却受益不多。未来应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
城乡要到平等交换也有很大的政策改进空间。我国城乡巨大差距的核心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是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结果,未来应该改变目前不平等的要素单向流动,允许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行城乡互动的双重循环,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城乡二元结构是目前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城乡差距愈拉愈大的主因,这种制度不但使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而且形成一个巨大的抽水机系统,单向地把农村生产要素抽向城市:每年高考,数百万的农村青年通过考学离开农村,每年还有近千万的农村青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离开农村到城市及沿海地区打工,这些人力资源的输出几乎是单向的,回归的比例极低;另外农村大量的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及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输向城市,而农村居民因为主要财产承包地与宅基地难以进行抵押从而很难得到金融贷款;农村每年大量的土地被低价征收用于工业与城市建设,而给予农民的补偿却极低。目前巨大的城乡公共品服务“势差”更加剧农村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单向地流入到城市,农村失血比造血多,长此以往,只能造成城市畸形繁荣,农村陷入衰落。
过去几千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一直不大,主要原因是城乡双重循环制度在起作用。中国特有的科举制度让农村的有志青年通过赶考流到城市,退休之后一般还会告老返乡,解甲归田,置数亩良田,成为乡坤。这种城乡的人力双重循环使乡村不至于陷入衰落。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心村等农村衰落现象都是因为单向的资源流动造成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探索,让城乡要素实现平等交换,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双重循环回复的链接,让城里的人力、物力、财才也能够向乡村转移,从而真正地实现城乡一体化梦想
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城乡关系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须积极构建新型和谐的城乡关系,努......
最新工农互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时代新征程心得体会(精选7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年级:2015级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杨旺学号:2015013165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论文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杨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学号:201501......
坚持大统筹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与城乡结构和城乡关系的实质性调整转换密切相关。近年来,统筹城......
三、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的途径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这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