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课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需课作业及答案”。
1、什么是创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务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基本特性:
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性贯彻于创新过程的始终。
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
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举例:叩诊法诞生
18世纪,一位奥地利医生在给一个患者看病时,尚未确诊,患者突然死去。经过解剖发现,其胸腔化脓并积満了脓水。能否在解剖前诊断出胸腔是否积有脓水?积了多少?一天,在一个酒店里,他看到伙计们正在搬吃酒桶,只见他们敲敲这只桶,敲敲那只桶,边敲边用耳朵听。他忽然领悟到,伙计们是根据叩击酒桶发出的 声音来判断桶内还有多少酒的,那么人体胸腔的脓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击的方法来判断呢?他大胆的做了试验,结果获得了成功。这样,一种新的诊断法——“叩诊法”从此诞生了。
2、什么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答: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构成:研究开发创新能力、生产创新能力、投入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营销创新能力、财务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竞争创新能力。
3、什么是自主创新?举例说明
答: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举例:杂交水稻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95年8月,美国学者布朗(Lester Ruell Brown)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Who Will Feed China)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4、什么是模仿创新?举例说明
答: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者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基础上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
模仿创新包括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使技术模仿成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质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
第二种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要求企业首先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在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举例:武钢原有的生产技术与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相比落后20年,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开发,大胆创新,使洋设备“中国化”,取得了热轧计算机模型、硅钢连铸等一批高水平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出口发达国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局部引进,整体提高”的科技进步之路,成为模仿创新的样板,既缓解了我国薄钢板的供需矛盾,又使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建筑机械厂1990年处于亏损边缘,通过引进日本的混凝土泵车技术,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攻关,在消化原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创新,开发出系列混凝土泵车及施工机械,替代进口,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1994年产值达到2.1亿元,比1990年增长10倍,利税3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50倍。事实说明,模仿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的优选战略
5、什么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举例说明。
答:引进是吸收外界优秀人才或先进事物,现代社会也长用在引进资金方面
消化吸收就是把别人的技术学会、理解透彻
再创新就是在消化吸收别人先进的技术后在其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在加以改进。举例:我国彩电制造和冶金、发电、石化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建树颇丰。彩电制造业从1980年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初期主要是购买生产线,没有引进设计图纸,后来随着竞争加剧,国内厂商开始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纷纷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彩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钢铁行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上海宝钢从20世纪70年代建厂至今,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再创新三个阶段,现已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力,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水电技术装备依托三峡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实现了新跨越。通过左岸机组工程,哈电、东电两家企业按照预期目标掌握了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并最终独自承担了右岸12台机组中8台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仅用7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完成了大型水电装备30年的技术跨越。
第1题.什么是创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答:创新是通过创造或引进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的新产品、服 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
1.知识产权与其他私法上的权利相比有什么特点?答:知识产权是多种民事权利中的一种,与一般有形财产所有权、债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它有 一些不同的特征。(一)权利客体的无形性......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11年公需课程作业1.请简述TRIZ的核心思想和解题模式。答: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
2011年公需课作业1、什么是创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答: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务并将之应用于......
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 公共课程作业1、什么是创新?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答: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