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杨廷珠
防山镇中学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防山镇中学
杨廷珠
一、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有效分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这种合作比较牵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
(3)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为了避免如上问题,有些合作实验中尝试用同质分组。即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相近的进行分组。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如“分式的乘除法” 这一节课,涉及了13个问题,教师让全班小组合作了13 次,每次小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么内容,而且都是如闪电般几秒后就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无所适从,一堂课中是教师主导下的小组活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明确小组的任务,并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查,那么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全等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这样学生在合作时就明确任务要求和个人的责任。有时老师可以通过简单演示来说明一些较复杂的实验或游戏规则,使得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合作效率。让学生坐在一起,并不代表他们能够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除了知识方面的内容外,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方面的等等,如果教学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课堂上吵吵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如下面的情景就值得我们深思。案例2: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课题学习——用一张正方形纸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接着教师提出合作要求:“为此我想采用分组合作的办法,要求同学们金诚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个人一组,这里有一位组长,主要负责协调、分工合作;在推选一位发言代表,把咱们组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全班;第三位推选一位统计员,对咱们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对需要的必要的数据进行处理;第四位主要负责制做工作,也就是咱们组的能工巧匠。那好,下面呢,一三五排的同学向后转,前后位4个人一组,分组后马上分工。”(4×6,刚好6组)半分钟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分工情况:“请6位组长起立,我们认识一下好吧!”
师:“那么我们6位组长就需要很好的把咱们组4个同学的力量团结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4位同学的合力,大家的力量能不能很好地整合就全靠你们了,好,请坐!”
师:“每个组哪位同学是负责统计的?知道你们的任务吗?”生:“知道!”
师:“如何对咱们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以及把大家的观点、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是你们的任务,等一回我会发给每个小组两页稿纸,把研究的过程记录下来,我们课后再进行展示,好,请坐!” 师:“那么哪些是小组的发言代表呢?”“噢,应该是能言善辩之士。那就需要你们把小组研究的成果告诉别人,展示给别人,不能因为咱们的工作而埋没了四个人的成就。好,请坐!”
师:“最后请每组的能工巧匠起立!”“你们主要是负责咱们这个组的纸盒的制作,我说的是主要并不是承包,所以需要动员其他三位同学和咱们一起来完成。好,请坐!”
二、创造合作的机会——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1.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2.教学方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一课题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什么情况下,无盖正方体的体积会较大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讨论研究,通过理性地计算、直觉地判断,归纳出初步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又如:学完扇形统计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垃圾、消费结构、校园绿化”等专题。将学生按异质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也可以组织小组编制数学报,办报过程就是学生收集加工信息、交流讨论、创新的合作过程,在这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数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
三、对学生的指导
1.根据合作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一般需要讨论的问题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应估计好所需的时间,让讨论和合作尽量充分,达到一定效果,不然就有变成了走形式。
2.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和收集信息
教师在巡视时不要停留于形式,随意地与学生交流几句,而应利用这段空隙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帮个别小组再次明确任务、强调合作规范,或者在小组内出现障碍而无法继续时给予一些提示,或者帮助学生精炼语言等等,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另外,教师在巡视时还应尽可能掌握每个小组的情况,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结时提出,再比如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结论,避免在提问或展示时的重复。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一种是小组合作完后的及时评价,应如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中,要求分组探索: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开始就给出了评价标准如下: 合格:每个结论用了一种方法验证 良好:每个结论用了两种方法验证
优秀:每个结论用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方法验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刘明英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我们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
班级及教师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反思本班及自己课堂的小组合作,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曾经做过的努力:1、进行了两次培......
《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小结及反思很荣幸作为梁开中学《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教师,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当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