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练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项羽本纪试题”。
高二语文 周测试题《项羽本纪》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
(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9)乃自刎而死()...
(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故:原因。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 奇: 认为……出奇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阴:暗中。..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
①梁以此奇籍 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 ....
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
4.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籍胸怀大志的一组是:()
①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③彼可取而代也。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5.翻译下列句子:
(1)以故,事得已。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三、阅读下文,完成6—2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
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亡。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4分)
(1)项王军壁垓下(2)平明,汉军乃觉之..
(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5),辟易数里(6)亡其两骑耳 ...
(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8)马童面之,..
(9)非战之罪也。(10)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2)乃有二十八骑 ..
(1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14)吾为若德。..
7.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 ..
B.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短小轻便的兵器 ..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看见 ..
D.若非吾故人乎?老朋友 ..
8.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
A 项王军壁垓下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 此天之亡我。D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C.亦足王也D.邑万户 ..
1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意义的一项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不忍杀之。
C.我何面目见之?D.马童面之。
11.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今独臣有船。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B.汉骑追者数千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D.不忍杀之,以赐公。具告以事。..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寿毕,请以剑舞 ..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C.籍独不愧于心乎良曰:“长于臣” ..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1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B.然今卒困于此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5.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 闻汉军四面皆楚歌B 然今卒困于此
C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D 籍独不愧于心乎?
1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这句话的准确译文是()
A.项王的身上也被十几个敌人刺伤。
B.项王的身上也覆盖着十余处创伤。
C.项王自己也受伤十余处。
D.项王自身也受了十余处伤痕。
17.下列句子不符合文义的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天要让我亡,我还渡江干什么?
B.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怜我让我为王。
C.有美人名虞,长幸从。
有一美人名叫虞,项羽常常幸运的跟从。
D.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江东父老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在心里有愧吗?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19.项王表明自己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③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A.①②B.③⑤C.①④D.④⑤
2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2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由项羽这句话变化而来的一个成语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面临国难民忧,曾写过一首政治抒情诗,借项羽当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情志,这首诗的全文是。(5分)
22、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用原文回答)(1分)
23.翻译下列句子: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4)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5)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6)是何楚人之多也。
(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0)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在这个乱世中,除了他,没人会被这样铭记。
于是我感到很不解,作为一个失败者,他为什么在后人的心中获得了比成功者刘邦更多的敬仰和追忆呢?是因为他的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还是因为他不肯过江东的悲壮和豪气?和其他本纪不同,项羽本纪第七记录的是一个“在权不在位”的人,可见太史公也是给了这位乱世枭雄很大面子的,没把他降到世家当中去。
一个寻常的开头,记载的是他的出身,战国旧贵族.然后是他不学无术的少年时代。但是金麟岂是池中物啊?项羽见到了那个比他早几十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屑地说:“彼可取而代也。”不过,当西楚霸王火烧咸阳城的时候,嬴政已经成为历史。他的勇力是最大的特点,以一人之力收伏了一个县,这是难以想象的。而他破釜沉舟的那一战,更是名垂青史的以少胜多战役。但他的杀伐之气太重了,疑心也太重了,让他身边的人都感到了那种威严。就连他的亚父范增都被他所猜忌,乃有兵败垓下之事,是因为他的盟友都不在了。而且他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没有下定决心,全然不是那个以必死之心在巨鹿、彭城威震三军的果断指挥官。这无疑是一个人性的悖论。太史公说:项羽的失败,是因为他只是霸王,而非帝王。他以为自己的武力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打败他的不是天意,而是人心啊。我对这个悲剧人物更多的却是反思.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也是反暴秦的第一领袖,但是他却走上了这样的道路.他的对手刘邦只是个有些无赖的人,他们的差距在哪里呢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后,我在他们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上找到了。刘邦少年时也曾经看到秦始皇的车驾,但是他却说:“嗟乎!大丈夫应如此也!”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不同吧.项羽的锋芒让他自负,找不到正确的路.刘邦的理想却指引他汇聚四方谋臣武士,建立了那个延续四百年的汉王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项羽本纪》课后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项羽本纪》课后练习题一、写出本课所学的成语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4......
《项羽本纪》活动单共3课时 编写人:孙自见 刘强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笔下项羽这一人物形象。2、学习司马迁通过几件事刻画一个人物形象的写法。3、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1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项羽本纪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 学会用批判......